申明:以下内容仅限于落后愚昧的封建时代旧社会,现代文明人请勿对号入座,打拳的自重。
“寡妇门前是非多”是一句俗话,寡妇就是死了丈夫的女性,想必聪明人已经猜到了,根据我们不押韵不对仗就不舒服的文化,既有寡妇,必定有相对的“死了老婆的男人”,叫做鳏(guān)夫,这里顺带提一嘴,无妻、无夫为鳏寡,再加上无子、无父,这四个悲惨的人组合起来,就有了一个成语,鳏寡孤独。泛指老弱无依的人。
扯远了,说回俗语,整句话完整版是:房顶炊烟少,寡妇门前是非多。
鳏夫
鳏夫房顶炊烟少
古代社会男尊女卑,又讲男主外女主内,男性作为一家之主,责任是养家糊口,通常是不会干家务的,做饭洗衣这些事儿,都由女主人一手操劳。现代社会讲男女平等,是不存在这种分工的。(求生欲)
在古代,如果你一个大男人整天跟家里洗衣做饭,且不说自己心里过不过得去,邻里之间的闲话天天戳你脊梁骨,就够吃一壶的。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男性不会做家务成了理所当然,别说古代了,你把时间往前倒三十年,不会做家务的男性一抓一大把。
所以啊,那个时代的男性,如果一不小心死了老婆,又没能力再娶,哦豁,觅食都成了问题,想想媳妇儿在世时,每天饭点时的炊烟袅袅……再看看现在,饭都不会做,灶台上都积了厚厚一层灰,家里不开火,自然就“房顶炊烟少”了。
鳏夫
当然了,男性没有封建礼教束缚,今天丧妻明天续弦,也不会被说三道四,所以渐渐这半句俗语就被遗忘了。换个角度也可以看出,这些所谓封建礼教,既是对女性的压迫,更是对男性的纵容。
的
寡妇门前是非多
如果说“房顶炊烟少”是无妻男性的眼泪,那“寡妇门前是非多”则是封建时代女性的辛酸泪。什么三纲五常,什么妇道枷锁,压迫得女人没有半点喘息的机会,在万恶的旧社会,女性只是男人的附属品、只是生育的工具。
鳏夫
假如,一个女性一不小心死了丈夫,讲道理说本来应该同情她。可是,在那个摧残女性的时代背景下,那可真是悲剧Ta娘给悲剧开门——悲剧到家了。
首先,不管家中男性是为什么去世的,得病了、坠崖了、被野猪吃了、逛窑子浪死了……总之,一顶克夫的帽子先给女性戴上。这帽子戴上了可就伴随终生,要取下来没那么容易的喔。
其次,按照伦理关系,哪怕昨晚才过门,睡了一觉今儿早上就嗝屁了,还是属于夫家的人,那就得遵守礼教,要为丈夫守节,如果能守一辈子,那恭喜恭喜,十里八乡都将以这块贞节牌坊为荣。
改嫁是不可能改嫁的,特别是宋明之后,改嫁简直比死还让人难受,甚至会让整个家族蒙羞。
但这里就有个问题,又不能改嫁,又不让出门,夫家大概率也不可能养个吃闲饭的一辈子,那么,这个可怜的小寡妇,该如何生存?
置身事外看热闹的人想不通啊,啥都不能做还能活下来,这不是奇迹吗?于是,道德楷模就开始审视、吃瓜群众就开始八卦、婆家娘家的人都开始怀疑……他们是不知道一个人为了生存下去会有多努力,他们只知道原本不该活下来的人,如果活下来了,一定有问题。
毫无逻辑的逻辑,但在十里八乡、街坊邻里之间,特别有市场,一旦小寡妇遭到这种怀疑和审视,那她的余生就像一场真人秀,被所有道德模范监督注视,“楚门的世界”都看过吧?卫道士们随时准备着,站在道德的制高点,用最恶毒的方式,对最可怜的人,进行无休止的荡FU羞辱。
小结
封建社会对男人比较宽容,丧妻后还有大把机会散发这该死的魅力和雄性荷尔蒙,而女性真的非常惨,清规戒律三从四德,甚至无意与男性目光对视,也会被视作轻佻之举。
这就是为何“寡妇门前是非多”。
话说回来哈,我们的文化博大,有精华,也有糟粕。
类似于“寡妇门前是非多”这种带有糟粕因素的俗语还有很多,当我们现代人关注这类俗语的时候,更多的是好奇心驱使,想要去了解过去社会的文化现象,但是一定不能脱离“封建时代”的社会背景,更不能代入现代生活。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