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平台是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建设的“四梁八柱”,济南把推进改革的坐标定位于上海、深圳等先进城市,将“系统推进战略平台集成改革”作为十大集成改革首位,山东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等一批平台载体在大刀阔斧的改革中,通过制度创新激活一池春水,不断构筑起省会经济的强势增长极。

2021年,中国(山东)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紧紧围绕济南市中心工作,全面深化改革落实,用好改革“关键一招”,深入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积极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济南发展新增长极、改革开放排头兵示范引领作用显著增强。1月5日,“改革激活力 建设强省会”济南改革融媒体行活动来到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在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展示中心、日本乐购仕跨境电商保税中心仓等项目现场,实地感受自贸区济南片区旺盛活力。

2021年10月,日本乐购仕中国区跨境电商中心仓开仓运营。实现跨境电商1210保税备货模式“从0到1”的突破。集聚菜鸟、抖音、苏宁等国际仓分拨中心落户,打造中高端国际消费品集散地。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展示中心内,设有品牌会客厅、企业入驻区、产业服务区3大板块,涵盖文化展示区、品牌陈列区、Workshop设计生态线等7大功能。沿黄4省500多家中小文化企业已签约入驻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开馆在即的绿地(济南)全球商品贸易港是上海进博会首个北方窗口和进口产品分拨中心,承载上海进博会溢出效应,将于2022年“五一”开业。目前贸易港已签约引入50个国家建设80个国家馆,汇集2.2万种海外商品,打造全球新品、名品、潮品“首发地”,让市民在家门口享受“买全球、卖全球”国际化消费新体验。

在系统推进战略平台集成改革过程中,济南扎实推进自贸区济南片区制度创新,深化开放赋能改革,与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等10个区县建立“一区一方案”联动创新机制,复制推广自贸制度创新红利和改革试点经验,与德州、淄博等市建立了协同发展机制,与广东自贸区横琴片区建立了中医药联动出海机制,与河南自贸区开封片区实现了政务服务跨省通办。

据介绍,自贸区构建出四大特色自贸环境,率先全面承接省级下放权限、率先开展全链条法治服务创新、率先打通跨区域高频事项互通互办、率先推出激励容错和督导考核机制。目前,首批承接22个省直部门下放的167项省级权力事项,已办理业务400余件,投资、贸易、金融、民生等高频事项实现“区内事区内办”。片区牵头打通济青烟自贸通办,与省内22个、省外30余个自贸片区、功能区实现高频事项一次通办,在全国自贸片区首个实现企业登记“全省通办”“跨省通办”“沿黄通办”。

谋一流、争一流、创一流的改革标准,激活内生力,改革才能久久发力。片区目前已经形成150余个创新成果案例,先后推出创新举措330余项、可复制可推广案例30个,创造了企业开办35分钟一次办成、出口退税4小时办结、土地规划调整1天办理等多个“自贸速度”。其中“链上自贸”数字化贸易平台得到中央改革办认可,被海关总署在全国推广。

为了更好的服务片区内的企业,片区成立了综合服务中心,中心可办理不动产登记、公积金、社保医保等14类业务,推动审批流程再造,形成了一批全国、全省领先的改革案例。扁鹊中医医院等省级事项审批实现当天办成;全省首推自贸试验区“一区一照一证”模式登记,实现连锁店“开门即营业”;企业登记“互通互办、异地同窗”实现无差别办理;全国首推留抵退税“一键确认制”,退税总体办理时长压缩至4.79小时;全国首推“一箱双链”办理模式,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保险箱”经验被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推广,群众办事提交材料数量平均减少61%。截至目前,济南片区新注册企业达2.6万余家。

此外,济南还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推动政务服务创新,在全国首创泉城“码上办”三台联动纳税服务新模式,在试验区济南片区内诞生了全省首张区块链技术营业执照。

系统推进战略平台集成改革,推动城市能级加速提升。济南坚持把打破体制机制束缚作为推进改革的“先手棋”,统筹推进“东强、西兴、南美、北起、中优”,起步区“一核引领”,自贸区、综保区“双轮驱动”,中央商务区、国际医学中心、长清大学城“三箭齐发”,省级以上开发区“多点支撑”的开放格局日渐成型。今天的济南,既拥抱黄河,也面向大海,黄河流域“龙头中的龙头”地位更加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