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个重礼仪且多仪式感的国家,在用餐礼仪上也是特别讲究。在我们小时候看过的《蜡笔小新》中,也常常会有吃饭的画面,小新和爸爸妈妈围坐在一起,在开始用餐之前,一定会说我要开动了,吃完后,小新会擦擦嘴,再说一句承蒙款待。
这也是不少90后们对于日本餐桌礼仪最初始的印象。
而这些礼仪深入人心,即使他们单独用餐,也会习惯性地说一句,这些话语,饱含着日本人对于自然馈赠给我们食物的感恩,和对烹饪者的感激。
细筷子、粗筷子,哪种才是好筷子?
日本在餐具使用上,主要有筷子、茶杯、饭碗、汤碗四种,就餐时通常左边放饭碗右边放汤碗,筷子则需要放在专门的筷子托上。
吃过几次刺身和寿司,小编就发现日本的筷子头是尖的,整体较细,中国的筷子却是上方下圆。同样是筷子,为什么筷子的形态却不一样?
这主要是中日两国的饮食文化的不同造成的。
几千年以来,中国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中国人的餐桌上主要是蔬菜和五谷杂粮。所以,中国人使用筷子的动作主要是“夹”。
而日本由于地域原因,他们通常会吃鱼类食物。他们吃鱼时,要将鱼肉和鱼刺分离,就有必要要有尖尖的东西;而且鱼肉也不太好夹,所以日本人就把我国传过来的圆头筷子削尖,遇到一些比较滑的食物,则直接把筷子当成叉子使用。但在中国,筷子是不允许这样使用的,扎或者插等方式属于冥文化,只可以用于祭祀先人。
除了筷子使用有别于中国,日本人还讲究分餐而食,即使每个人吃的饭菜种类都相同,也会按照人头数分成几等份。
他们喜欢用小碗小碟盛放小菜,酱汁或者芥末此类蘸料也会用小碗分装,为了能够保持食物的原味,不被其他食物的味道破坏。
他们在用餐上极为讲究,当筷子沾有残余菜肴时,可用餐巾纸将筷子擦干净,不可用嘴去舔筷子。
日本人的独特饮食习惯
米,面,鱼,是日本大众饮食之魂。日本人爱吃面,街头也随处可见荞麦面、乌冬面和拉面馆,有时店门口还会排起长队。
日本人吃面的习惯与我们国家相反,吃拉面发出的声音越大,表示面越好吃,老板会越开心。
据说从江户时代开始,日本流行吃荞麦面,人们在工作间隙时试图吃荞麦面填填肚子,由于时间紧迫,大家都是匆匆忙忙吃到嘴里,这样就会发出“吸溜吸溜”的声音。没想到这种习惯竟延续到现代,人们在吃拉面或者其他面食,也会发出声响。刚端上桌的拉面很烫,所以人们会夹起来吹一吹后再往嘴里送,一边吃面一边呼气也有助于散热。
除了面条,米饭也是日本人的主食。米饭有多种吃法,一种是拌饭,用鸡蛋,或者梅子,这样吃一定要搭配味噌汤和几碟酱菜。日本喝味噌汤不用汤匙,他们的一般把盖子打开来后,用筷子搅拌开味噌,然后一边用筷子起汤里的海带、洋葱、萝卜丝等料,一边品尝汤。
有时,他们也会将米饭做成寿司或者饭团。
吃寿司通常不需要用筷子,而是直接用手。先将酱油倒在小碟子中,蘸取后需要直接把寿司放入口中,一口吃下去,才能够最大程度品尝到食物鲜美原始的味道。
同时,他们还喜欢吃海鲜,春季吃三文鱼,夏天吃鳗鱼,秋天吃秋刀鱼,冬天吃河豚,几乎一年四季都离不开海鲜。
为了保证海鲜的原汁原味,他们通常会生吃,或者佐以芥末、酱油等调料。吃生鱼片也有学问,食用时要从淡白色、油脂较少的白肉刺身开始,再到油脂较丰富或味道较重的红肉刺身,为了防止在吃刺身的时候垂下来的衣服、袖口沾上酱油,日本人在吃刺身时,通常用另一只手拿着放酱油的小碟或是怀纸在下方接住,然后缓慢放入口中。
不夹菜,不打包,待客之道和中国不一样
由于是分餐制,日本人不会给别人夹菜,如果是点了好几道菜,他们也会用公筷从大盘子里面夹取食物,放到自己的盘子里享用。
日本人不会打包剩菜,在中国讲究光盘行动,吃不完的商家非常支持客人打包带走,但在日本,这个方法就不太适用。
日料的分量本身就小,加上一人一份,所以即使有剩菜,也不值得带走。
此外,日本人尤其注重卫生问题,店家也很注重本身的商誉,所以为了确保客人不会因为食材的问题找上门来,他们会禁止内用餐打包带走。如果到日本想要打包食物回家,只能专门购买外带的餐点。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各国的餐桌礼仪文化传承了各自国家的文化理念和民族特色,中日两国交往甚密,文化存在许多相同之处。但是日本人更加注重用餐礼仪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普通人的生活中也更加注重礼仪和细节,他们倡导健康的饮食理念,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