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道书援神契•法服》云“古者祭祀法服,有中单蔽膝佩裳之属,今法服乃其流也。孟子曰:衣服不备,不敢以祭。”《援神契》将道教之法服的渊源和古代的祭服联系起来,是有道理的,不论其形制还是意义都有相近之处。庙堂之服,所绣的图案,如蟠龙、斧钺、藻绘等,都代表了帝王的权威,而道教之法服,也按照其描绘的神仙境界而绣上不同于世俗的尊贵图案。如我们通常所见的高功服,背面一般绣有郁罗箫台、金乌玉兔、仙鹤、祥云、盘龙等,这些图案代表着三界最尊贵的神明,故高功披上法衣,得神鬼钦服,众灵拱卫,而能通达于天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道服不同于俗装,这是道教的一大戒律,一方面在心理上使道士区别于俗人,从而舍去俗世之贪执;另一方面则是树立起道俗之别,而生恭敬之心。 《三洞法服科戒文》太上曰“若当来男女,修行我法,舍俗出家,当须持奉三洞符箓经戒,依此制服,随其经戒高下,勿得叨谬,混杂仙真。常须清静,烧香左右,无使污秽,浊辱仙灵。”“冠者,观也。内观于身,制断六情,抑制贪欲,虚心静虑,涤荡尘劳,念念至诚,克登道果。外观于物,悉非我有,妄生贪著,惑乱我心。当须观妙,常使无欲,德美于身。上法三光,如彼莲花,处世无染,圆通无碍。”冠本为古人束发之具,《释名》“冠,贯也,所以贯韬发也。”但是《三洞法服科戒文》中却对其赋予了宗教的意蕴,认为冠具有内观于身,外观于物的意思,道士戴此冠,当荡涤精神,处世无染云云。又云“冠以法天,有三光之象;裙以法地,有五岳之形;帔法阴阳,有生成之德。总谓法服,名为出家。内服己身,六根三业,调炼形神;外服众生,三途五道,拔度人天。”道教之法服,在每个细节上都体现了其宗教信仰和追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又法天尊圣真仙服,住持经戒,教化人间。必使师资相习,真道流通,易此俗衣,著彼仙服。道能服物,德可通天,以是因缘,名法服也。”足见在张万福所生活的时候,道教服装就不同于俗衣,而慕道求玄之士,欲舍俗出家,必须穿上太上法服,以区别于俗人,今全真教有“冠巾科”也是这个意思。而《三洞法服经戒文》中还认为道士穿法服有另外一个意义,即是“住持经戒,教化人间”,盖法服不同于俗衣,故道士服此法服,而众生有所瞻仰,而知太上之教,在客观上起到了宣教的作用。我们都知道法服不可借于俗人穿,盖太上衣冠,有兵将护持,玉童玉女侍卫,据说西北地区欲出家者,在庙上考验三年合格后,方许穿道装,足见玄门对于收纳弟子的慎重。

注:部分图文源自典籍及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小道有话要说:

点赞+评论+转发+分享+收藏此文章功德无量,福生无量天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