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歌、赋样样精通

美食家/工程师/官员

绝对的“斜杠青年”

他文字中回复的“呵呵”有40多处

咱们以为是现代网络语言

千年前的这个顽童早就玩过了……

今天,是他985岁的生日

猜到他是谁了吗?

他就是!

苏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

论文章,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论写诗,他是诗坛领袖,代表着宋诗的最高成就;

论填词,他是豪放词的创始人;

论书法,他是北宋“四大家”之一;

论绘画,他是湖州派的一员主将;

论学术,他是蜀学的旗帜;

即便论到日常生活,他也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东坡肉就是他的发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轼的人生和诗文高度合一

从哪个角度进去都能看见整个苏轼

这一回咱们独辟蹊径!

看看他给世人留下的无锡“旅行攻略”

苏轼的《惠山谒钱道人烹小龙团登绝顶望太湖》,令世人皆知惠山泉水——

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流连。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石路萦回九龙脊,水光翻动五湖天。

孙登无语空归去,半岭松声万壑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宋熙宁七年(1074年)春,苏轼来到无锡,自带贡茶“小龙团”,看望好友、惠山寺长老钱道人(号惠山山人),一同品尝二泉水,再由二泉亭登山顶,眺望太湖,写下了举世闻名的诗篇《惠山谒钱道人烹小龙团登绝顶望太湖》。

后来元丰二年(1079年)从徐州调任湖州,赴任路过无锡,约了弟子秦观和诗僧参蓼又到无锡惠山沏二泉水品茗并唱和一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写下了《游惠山》:

梦里五年过,觉来双鬓苍。

还将尘土足,一步漪澜堂。

俯窥松桂影,仰见鸿鹤翔。

炯然肝肺间,已作冰玉光。

虚明中有色,清净自生香。

还从世俗去,永与世俗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今的惠山古镇是游览无锡必打卡网红之地,也是游客眼中 “长三角最美赏鹃胜地”。这里的山与水,花与树,共同勾勒出一幅绝美山水画卷。

惠山古镇除了有美景,也是“吃货”的天堂,这大概也是苏轼爱惠山的原因之一,惠山油酥饼、奥灶面、豆腐花、银丝面……在这里倒映出岁月积淀的江南水乡小镇,是如何将平常的日子过成令人羡慕的模样。

苏轼的《芙蓉城》,让江阴得了“芙蓉城”的美名——

芙蓉城中花冥冥,

谁其主者石与丁。

珠廉玉案翡翠屏,

霞舒云卷千娉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桥的“苏墅桥”,因传岸边出土“东坡田舍”碑而得名,是东坡在江阴的足迹纪念地。1992年,苏墅桥被列为江阴市(县)级文保单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桥的“马嘶桥”,因苏轼在江南查灾放粮,坐骑止足蔡港独木桥,他猛抽一鞭,该马长嘶一声跃河而过,故而得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拼死吃河豚”这句话,也是从苏东坡在江阴吃了河豚后,大呼“也值一死”演变而来。

据说,江阴东门外的璜大村,过去叫横塘桥,村上以苏姓和陶姓居多,世代交好,互通婚姻。据《苏氏族谱》记载,该村苏氏是苏轼三子苏过的后代。

现在,在江阴的忠义街上坐落着一座苏东坡纪念馆,为苏家后人设立,馆内陈列不少相关史料或诗文记录。

苏轼的《菩萨蛮》,令人尽知宜兴阳羡之宜居——

买田阳羡吾将老,

从来只为溪山好。

来往一虚舟。

聊随物外游。

有书仍懒著。

水调歌归去。

筋力不辞诗。

要须风雨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轼在嘉祐二年(1057年)与阳羡蒋之奇、单锡同榜进士。参加琼林宴时,三人同坐一桌,席间蒋之奇向苏东坡介绍宜兴阳羡风情,并邀他来阳羡。熙宁七年(1074年),苏轼任杭州通判,是年一月来到了宜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元丰二年(1079年)四月,苏轼再次来宜兴,仍宿湖㳇,后来他在今天的滆湖边塘头村,买下100多亩的“小庄子”,并命人在那里建造了一座水闸,名“东坡闸”。

苏轼在再游蜀山时,曾请人在太湖边的蜀沽买园种桔,筑室蜀山南麓,就此留下了“东坡草堂”,后又扩建成“东坡别墅”。元代建起了“东坡祠”。到明代,工部侍郎沈晖建“东坡书院”。每逢东坡诞辰和逝世之日,许多文人学士集会纪念,以示敬仰先贤之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坡书院又称“蜀山书院”,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书院面南坐北,南眺太湖,背依蜀山,环境清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位于和桥镇闸口村的“东坡海棠园”内有一棵垂丝海棠,年年盛开,吸引不少游客慕名前来观赏。相传这株海棠由苏东坡亲手栽种,历经近千年,依然枝叶繁茂,树冠最大直径达8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今,和桥镇扩建改建的东坡海棠园,该园以千年海棠树为核心,新增海棠斋、思源台,东坡文化墙等多个景观。

宜兴

也是苏轼心心念念的归隐之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元丰八年(1085),苏轼自请归耕,得到朝廷应允。

想到自己终于可以结束飘荡的生活,而定居宜兴,那长期因贬谪而压抑晦暗的情绪,也一扫而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月一日,苏轼由南都(今河南商丘)东下,回宜兴,途经扬州时,将欢愉的心境欣然题诗竹西寺的壁上写下《归宜兴留题竹西寺》——

十年归梦寄西风,此去真为田舍翁。

剩觅蜀冈新井水,要携乡味过江东。

道人劝饮鸡苏水,童子能煎莺粟汤。

暂借藤床与瓦枕,莫教辜负竹风凉。

此生已觉都无事,今岁仍逢大有年。

山寺归来闻好语,野花啼鸟亦欣然。

而今,

苏轼笔下的

这些美景焕发了新的光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妨

选择今天!

跟着苏轼的足迹游无锡

与这位宝藏文学家

来场跨越千年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