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无锡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将突破20000亿元大关,预计达到2.1万亿以上。

在当下经济愈加强调脱虚向实的大背景下,无锡在工业领域的突出表现更加受到关注。也再一次鲜明地传递出这样的信号——产业是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和现代经济体系的“支柱”,无锡工业坚定“亮牌”。

2万亿元背后,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焦点:16个重点产业集群实现主营业务收入预计达1.76万亿元,同比增长约21%,10个产业集群规模超千亿元。可以说,领跑在体量,决胜在质量。无锡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万亿,不仅是一个数据,内里还有更多值得解读的“干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体量”聚变

“无锡目前的规上工业总产值与北京、广州等国内中心城市相当。在工业发达的长三角地区,也与上海、苏州等强市进入第一梯队,实属不易。”在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沈开艳看来,工业总产值是一项基础性指标,在国内很多城市出现产业空心化的情况下,无锡体量跃升是一件非常可喜的事情。

“十三五”以来,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7.6%,高于GDP增速1.1个百分点,2018年还创出了20年来江苏省最好排位,增速位居全省第一。刚刚过去的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均快于全省平均,快于全国平均。

作为中国工业体系最完备的城市之一,无锡经济体量在2017年迈上关键台阶——GDP成功突破1万亿,“晋级”得益于无锡对产业体系的聚焦,也得益于无锡在产业层面“顶层设计”的精心擘画。近年来,在优势产业方面,无锡可以说是一以贯之的坚持,传统优势产业集群规模有了较大突破,同时又发力新经济。

之前,无锡就对外发布过产业集群的顶层设计,提出到2025年,将打造包括物联网、集成电路、高端装备、新材料、医疗器械、节能环保等等在内的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几乎涵盖了所有高新技术产业。这里面,也体现出无锡的一种思路:既要有重点关注的产业,也要把培育的面拓得更宽。

从提出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成立产业专班、实行“链长制”,到全面构筑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打造现代产业新高地,无锡产业体系经过多次优化提升,工业实力也在不断提升。

2021年,无锡十六个重点产业集群实现主营业务收入预计达1.76万亿元,同比增长约21%,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物联网、特钢、新能源、节能环保、高端纺织、汽车及零部件(含新能源汽车)、软件、高端装备10个产业集群规模超千亿元,其中高端装备产业集群预计首次突破1000亿元,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预计首次突破2000亿元。

相对于总量,工业增加值率是观察地区工业质量“颗粒度”更细的一项指标,它也是世界范围内衡量劳动力密集型还是技术密集型的一个核心指标。

2020年规上工业增加值率,深圳、上海和苏州分别为25.75%、27.7%、25.26%,无锡为24.02%,与国内第一集团保持“咬紧”态势。“从效益来讲,它说明的是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创新势头,或者新兴产业的情况,无锡能在保持总量稳步增长的同时,保持实现工业增加值率,从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工业的高质量发展态势”相关人士解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量”“质”均衡

产业与科技高度融合是无锡最显著的特征。2020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6140. 5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4. 9%,比2015年提高11. 5个百分点。从两项重要指标先进制造业集群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也可以看出,无锡追求的是“量与质”的均衡发展。

2021年4月,无锡物联网集群入选国家首批先进制造业集群,无锡物联网创新促进中心成为唯一一个物联网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促进机构。首批先进制造业集群共15个,是国家支持集群内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强化政府投资基金支持、谋划重大工程和项目的举措,“目的在于打造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瞄准的是千亿级、万亿级的规模。” 换句话说,一旦获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就意味着更多的资源倾斜。

从产业精度上看,无锡目前共有32家企业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列全省第三;185家企业入选江苏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列全省第二。目前无锡有国家智能制造标杆企业3家,位列全国第一;“灯塔工厂”累计2家、全国第二;国家特色工业互联网平台4个、全省第一;省智能工厂2家、全省第一。

科技创新、绿色制造为底色,无锡工业结构正不断优化,创新主体稳步增长。一个数字作证了这一判断,2021年全市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突破了4800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促动“焕新”

“十四五”肇始,全国各地对于工业重视程度空前加大,促进制造业回流成为各地政府的重要经济发展目标。“2万亿”工业大市无锡如何在国内诸多工业强市中凸显锐度呢?

刚刚召开的市委十四届二次全会提出,“积极推进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加快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产业基础再造、卓越产业链打造、未来产业培育等重点工程。

卓越反映的是质量,未来指向的是路径。

无锡工业正朝着先进制造业迈进,其潜台词是:要在发展中解决好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工业和服务业、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这三对关系。传统不意味着低端。无锡传统产业总量规模大,发展水平高,是经济的重要“存量”。创建于1919年的无锡一棉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提供了一个生动的范本。董事长周晔珺介绍,通过智能设备的更新与老设备的数字化改造,一棉逐步实现了全流程的智能化生产线 、智能化的全流程管控。一组数据说明了改变:智能化的生产线,产量最高的可以提升37%、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不合格率降低25%……不断刷新的数据,指向不断改善的质效。

新兴产业贡献了可观的增量,无锡有一家在国内率先提出了“零碳技术伙伴”的愿景目标的新能源企业:远景能源。2020年企业产值376亿元,同比增幅达97%;无锡还有集成电路第一股卓胜微,上市至今股价上涨近30倍;如同天平两端, 制造业占比、服务业占比仅仅一边高都不是一座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的绝对指标。

工业总产值破2万亿,对无锡的深远意义还在于工业是否充分发展、强大到足以能够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创新动力,促动城市面貌焕新和能级的提升。2021年,无锡入选了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全国仅11个。这释放出一个重要的信号:从生产制造为主向“制造+服务”转型,从产品销售向“产品+服务”转变,无锡制造正在朝着“服务化升级版”演进。“目前全市共有2万多家制造业企业从事服务型制造”,无锡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人士表示。

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加快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成为无锡面向未来的产业追求。落实到每条重点产业链,这记“锤”链组合拳都直击“要害”:(重点产业链)要拥有自主性的核心技术、引领性的科创平台、标志性的重点企业。其中,物联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更是指向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建设目标。

在数字化转型赋能产业的推动下,将现有产业未来化,未来技术产业化,一轮以制造业坚实基础撬动的工业“唤醒”计划与城市“焕新”计划正蓄势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