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代表王琦

努力做乡村振兴的急先锋

2022年,沈阳正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开启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今天的沈阳,通过“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1月9日,市人大代表王琦在接受采访时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令他感到振奋和鼓舞。作为一名在农业领域深耕近20年的“老农人”,王琦围绕农民普遍关心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基层调查社情民意,为沈阳乡村振兴建言献策、贡献力量。“这次大会我带来了发展国家级白羽肉鸡产业集群、促进产业兴旺,以及发展现代化乡村旅游带动乡村振兴两个方面的建议。”王琦说。

他告诉记者,在白羽肉鸡产业发展集聚区规划上,他建议沈阳相关部门出台产业集群发展扶持政策,倡导行业内企业间的联合发展,打通上下游资源整合,促进同质竞争向协同发展转变。把小产业变成大集群,通过大产业的兴旺发达带动沈阳的县域发展和乡村振兴。“关键是变竞争为联合,努力让白羽肉鸡这个产业发展壮大起来。”王琦说。

另一方面,王琦认为,依托沈阳中心城市,周边的县区农村有着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从自然条件上具备促进消费、带动发展的内循环条件,可以很好地利用这种优势,发展农业旅游产业。这样,既可避免受淡旺季的影响,持续发展乡村旅游,还可以促进农业产业实现更好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

代表李涛

推动地下管网“一网统管”

守护城市运行保障“生命线”

“地下管线安全是城市正常平稳运行的保障,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随着沈阳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不断提速,每年各类项目施工也给城市地下管网安全带来一定风险隐患,因此我市应尽快建立集查询、审批、运行、维护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地下管网数字信息运营平台,全面提升地下管网数字化建设水平,真正守护好城市运行和保障的‘生命线’。”1月8日,市人大代表李涛向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关于加强地下管网信息平台建设,保障“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的建议》。

李涛说,近年来,虽然政府部门对城市地下管网防护监管力度不断加大,但目前城市地下管网整体安全形势仍不容乐观,个别施工单位地下管网防护意识薄弱,一旦在未查明地下管网的情况下盲目施工,将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充分整合地下管网信息资源,建立地下管网数字信息运营平台,推动城市地下管网“一网统管”,将促进城市地下“大动脉”运行更加通畅,确保城市发展“生命线”更加安全。

李涛建议,沈阳市应积极推进地下管网数字信息运营平台建设,以增强数字政府效能、深化大数据运营为抓手,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全方位采集地下管网数据信息,形成智慧燃气、智慧排水、智慧供水、智慧热力、智慧井盖等多个子系统,实现地下管网“规划、建设、运营、维护”全生命周期管理。同时,完善审批与监管机制,推动沈阳城市地下管网管理更加科学、精细、智能、安全。

代表柯妍

加强校餐管理让孩子吃得健康吃得安全

青少年是一座城市的希望和未来。1月9日,出席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的市人大代表柯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要严格加强校餐管理,让孩子们吃得健康、吃得安全。

针对社会反映强烈的校餐问题,柯妍通过长时间调研发现,沈阳一些优质中央厨房、餐饮管理公司率先推出“中央厨房营养餐进校园”模式,得到广大家长及学校的赞誉。但与此同时,沈阳一些中小学校在食堂食品安全、收费标准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为此,柯妍建议实行校长和教师代表轮流陪餐制。她告诉记者,我国一些先进地区、单位早于几年前就实行了校长陪餐制,目前沈阳的一些中小学食堂也实施了教师陪餐制度,并注重做好陪餐记录,及时发现和解决食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效果非常好,这是保证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的关键措施之一。

其次,柯妍在调研中发现,沈阳学校食堂在食品安全方面,实行市、区两级市场监督局联合监管,校长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但在吃得营养、吃得健康方面却无所遵循。针对现状,建议食品安全、营养配餐、食材标准等多方面应进行多元化组合管理,确保学校不仅注重食品安全,还要注重营养与健康。校长及相关负责人应对学校食堂的营养搭配、食材检验检测标准等同食品安全一样加强管理,监管部门对学校应提出明确要求,实施年度考核,确保学生们吃得饱、吃得好、吃得安全。

同时,柯妍代表还建议学校食堂采用灵活选餐制、阳光招标制,由相关部门不定期组织社会各界参与食品安全的监督检查,形成全市上下统一规范良性的公平、公开的竞争机制。各监管部门积极主动加强对中小学食堂食品安全、营养配餐情况进行日常监督、检查、指导,全面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造福沈城百姓。

代表陈少纯

让沈阳“长出”更多“小巨人”

“科技型企业数量是衡量一座城市科技创新实力的最直接指标,沈阳打造创新城市,要打牢企业创新主体培育的基石。”1月9日,市人大代表、沈阳迈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沈阳迈思”)董事长陈少纯说。

去年国家工信部公示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沈阳迈思成功上榜。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沈阳迈思与国内顶级高校联合攻关的无创呼吸机高流量氧疗技术,成为重症患者早期治疗的主要手段,现已在临床重症领域得到普及。企业累计出口超过3万台设备和50万套耗材,全球市场占有率约7%,位列前三。

从一家初创企业长成“小巨人”,正好10年时间。陈少纯说,沈阳迈思的“小巨人”成长史聚合了一个创新主体成长所需的全过程要素。一方面企业自身必须抓住机遇,另一方面需要外部创新环境支持,企业10年来在各个阶段,都得到了沈阳市、浑南区多方面的政策扶持。

为了促进更多“小巨人”在沈阳成长起来,陈少纯代表参与形成了《关于加强企业创新主体培育工作的议案》。议案的主要内容,一是加快建立以优势企业为核心的科技创新体系。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雏鹰企业——瞪羚独角兽企业”梯次培育体系,着力培养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强优大高”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型企业。

二是强化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政策导向。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力度,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设科技创新基地,同时鼓励和引导高校、科研院所、金融、人才等各类创新要素加快向企业集聚,构建企业科技创新“生态圈”。

三是优化企业创新的服务环境。深化全市“一区三园”空间布局,打造多园合作、多点支撑、协同发展模式,全力培育壮大创新主体。

四是健全创新攻关“揭榜挂帅”机制。重点实施一批体现国家战略意图、适应振兴需求、彰显沈阳优势的重大项目,灵活配置引导性目录,扩大“揭榜挂帅”实施范围,激发创新活力。

代表王国庆

在全市停车场大力推广使用ETC支付

1月9日,沈河区华府天地购物中心停车场出口,车辆驶近收费读卡区域时,车载ETC自动缴费,与此同时,闸杆抬起,车辆驶离,整个过程快捷有序,无需停留等候。市人大代表王国庆认为,这种ETC自动缴费方式可以极大提高停车场运行效率,应在全市停车场普遍推广使用。为此,他向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提交了相关建议。

王国庆说,近年来,随着沈阳汽车保有量增加,停车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一些规模较大的停车场,停车量大且出车高峰期长,造成停车场缴费出口堵车严重,降低了停车场运行效率,也浪费了车主时间。

“近两年,随着私家车普遍安装了车载ETC,在停车场推广使用ETC缴费已经具备了条件。目前已有少数停车场先行一步,安装使用了ETC自动缴费系统,缴费变得更加省时方便。”为此,王国庆建议政府部门牵头,率先在医院、旅游景区、火车站等公共停车场推广ETC自动缴费,并发挥这些公共停车场的示范效应,不断提高ETC缴费系统在全市停车场的覆盖率。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停车场对安装ETC缴费系统的认识,同时,对社会停车场安装ETC设备予以一定税费减免,提高停车场安装ETC缴费系统的积极性。此外,要优化停车场ETC支付体验,让用户切实感受到快捷和便利。

代表陈顺水

建议启动地铁4号线北延长线辐射沈北新区

“开启地铁4号线北延长线,是解决沈北新区虎石台及周边地区民众出行问题最有效的方法。目前,随着地铁2号线北延长线的开通运行,市区已有进入沈北新区的轨道交通。不过,虎石台板块、辉山板块与市区的公共交通配套能力较为薄弱,仅有的几条公交线路远远不能满足周边民众出行需求。”1月7日,市人大代表、沈阳黄金街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顺水告诉记者,在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他将提出进一步加快启动地铁4号线北延长线的建议。

陈顺水告诉记者,地铁4号线目前建至文官屯望花北街站,该处距虎石台6公里,若能开启地铁4号线北延长线,不仅能为周边居民缩短至少二分之一的出行时间,同时也将缓解地面交通拥堵问题,极大提升周边居民出行的舒适度和便捷度,更能带动人员流动,加快地区发展,提升沈北新区经济繁荣程度。

“地铁4号线北延长线,向北延长至蒲河大道,将打造沈城东北部经济区的立体交通网,直接串联欧盟工业园、虎石台板块、蒲河岛蒲河景观带等功能区。”陈顺水告诉记者,该区域同时又处于连接康平、法库、铁岭及长春的枢纽位置,地铁4号线北延长线与南北快速干道北延长线(南起朱尔屯收费口,北至四环)上下呼应,将极大地辐射带动虎石台板块、大东汽车城、欧盟工业园等地发展,并对环蒲河沿线乃至沈北全域、康平、法库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还将拉近沈阳与铁岭的距离,客观上将促进以沈阳为中心的沈阳经济区网络化城镇空间发展格局的形成,加快相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代表张翼

推动高校与基础教育深度融合

为“双减”及高中优质特色发展赋能

教育是涉及面最广、影响最大的‘民生’。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以‘舒适、兴趣、充实、安全’为重点,持续打造幸福教育品牌,让我们教育工作者深有感触。”1月8日,市人大代表,沈阳市第三十一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张翼说。

在张翼看来,舒适,是条件和环境,是外在环境带来的内心感受;兴趣,是实现教与学完美结合的原动力;充实,是教育过程与教育成果最贴切最直接的获得感,是教学相长、师生终身发展;安全,是和谐校园,是全社会对教育的正向关注、热心呵护,共同推动教育优质发展的内外融通。

“这四个词描绘了美好、完整的教育生态,让幸福教育的图景更加具象。”张翼说,在2022年开局的“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中,教育工作者必须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大局,在深入落实“双减”,统筹推进“幸福学生”“幸福教师”“幸福育人”三大工程的整体布局中,优化师德师风,用心用情用力担负起沈阳振兴发展中教师的历史使命。

张翼建议,整合驻沈高校及行业内知名企业优质资源,推动高校与基础教育深度融合,为义务教育“双减”及高中优质特色发展赋能。她解释道,“双减”政策的实施调动了学校更多的人力、物力资源,使公共教育资源更广泛惠及百姓,但对于多元课程的开发尤其是体音美劳课程,则显得资源不足或不均衡,如果能整合社会各界丰富的优质资源(高校、行业领军企业),使“双减”工作成为全社会共同作为的民生工程,将对教育良性发展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同时,高中生的生涯规划也需要借助高校的优质资源提升学生发展指导的水平,需要名企作为学生接受劳动教育的实践基地,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体会专业与职业。因此,推进高校、名企与基础教育深度融合,将为全面育人、为孩子健康成长赋能助力。

代表何晓霞

辽绣进校园“双减”下培养学生专注力

“通过刺绣课程的学习与锻炼,不仅能丰富学生们的课余生活,还可以促进其右脑中枢神经的发育,提升孩子们的动手动脑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记忆力。更重要的是,通过一针一线的刺绣过程,能够充分提高孩子们的专注力。”在今年的市人代会上,市人大代表何晓霞提出关于“中国传统刺绣——辽绣走进校园”的建议。

何晓霞说,作为全国首批“双减”试点城市,沈阳市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在全市中小学开展“5+2”课后服务,实现工作日课后服务全覆盖。在此情况下,以“双减”为契机,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辽绣进校园正当其时。

辽绣走进校园,不仅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培养强大的后备力量,也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扬,对促进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发展有着无法估量的重要意义。何晓霞从事刺绣教学培养工作多年,有着丰富的教育经验和培训能力,在她看来,刺绣学习的最佳年龄应该是6-12岁,每周至少一节课程,每节课至少2个小时。她认为,将辽绣等传统文化学习融入中小学生课后服务活动中,既能让学生近距离接触非遗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更深刻的认识,又能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学校教育不只是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还应该将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融于其中,提升学校的文化传承力。

为此,何晓霞建议,“双减”政策下,通过开展刺绣课程,把传统辽绣文化融入中小学课外兴趣教育体系,使广大学生了解刺绣文化的精髓与魅力,并学习到刺绣手工艺的制作方法,能帮助学生在富有趣味的活动中体会学习的快乐,助力他们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促进“双减”工作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