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这样一位传奇特工。她18岁潜入军统,冒着巨大风险在国民党内部建立“红色电台”,成为军统眼中软硬不吃的“顽固分子”。她就是张露萍,一位富有勇敢与智慧的巾帼玫瑰,一位用生命书写着不屈意志的中国共产党人。

巾帼英雄张露萍

张露萍,幼名余家英,学名余硕卿,1921年出生于四川省一个贫寒知识分子家庭。她的父亲是一名军人,母亲是一名教师。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正在读中学的张露萍开始积极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等救国组织,为抗日救亡活动宣传奔走。同年11月,在共产党人车耀先的帮助下,张露萍与众多热血青年一路奔赴延安。到达延安后,勤奋好学的张露萍先后以优异的成绩从陕北公学和抗日军政大学毕业,并参加了中央组织部举办的干部训练班。这些学习经历使得张露萍迅速成长为一名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1938年10月,年仅17岁的张露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9年秋,为了党和革命的需要,张露萍毅然接受派遣,告别了熟悉的延安,告别了新婚不久的爱人,奔赴重庆从事秘密工作,踏上了人生新的征程。在打入军统局后,张露萍迅速发展了一个七人小组。在她的领导下,七人小组将诸多重要情报及时准确地传送到中共南方局军事组,粉碎了敌人的反动阴谋。张露萍领导的电讯小组犹如一柄利剑,插在敌人的心脏,在敌人最森严、最机密的特务机关里,构建起一个党的“红色电台”。

张露萍烈士雕像

1940年,由于战友的失误,七人小组不慎暴露被捕。为了获取情报,敌人用老虎凳折磨她,用鞭子将她打得皮开肉绽,用家人对她进行威胁。但无论敌人如何软硬兼施,威逼利诱,张露萍都没有透露任何信息。不甘心失败的敌人决定用张露萍当诱饵,在曾家岩“周公馆”附近假意将张露萍释放,然后派特务暗中跟踪,试图利用她抓捕中共情报人员。张露萍凭借丰富的斗争经验迅速识破了敌人的诡计。在走向“周公馆”时,无论看见任何人,她都表情严肃,没有露出丝毫破绽。最终,敌人一无所获,对张露萍无计可施。

《张露萍传》

1941年,张露萍被押送到国民党息烽集中营。在集中营里,她仍时刻不忘党的使命。在狱中,张露萍积极参加劳动并不断撰写诗文,在敌人的刊物上发表文章,巧妙地宣传党的主张。在集中营的文艺演出中,张露萍还利用演出控诉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罪恶。虽受尽凌辱,遍体鳞伤,行动困难,张露萍仍然托狱友带暗语条给其他6名同志,鼓励大家坚持斗争。面对敌人非人的折磨,张露萍始终大义凛然,表现出一个共产党员对党忠贞的高贵品质。

张露萍被关押的息烽集中营

1945年7月14日,敌人决定杀害张露萍。在得知消息后,张露萍整理好自己的着装,从容赴死。随后,敌人把张露萍等7人押上刑车。通向刑场的路上,张露萍领着战友们高唱《国际歌》。宏伟悲壮的歌声中,共产党员视死如归的大无畏气概体现得淋漓尽致。刑场上,张露萍用尽全身最后的力气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时,她年仅24岁。

张露萍等七烈士墓

“压力钳不住正义的舌,淫威封不住自由的口,当不平的怒火燃烧时,索性大吼。”这是张露萍在日记中写下的话。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女特工,她经历了常人所难以想象的刻苦训练;为了获取敌人的情报,她担负了巨大的风险建立“红色电台”;为了守住对党的信仰,她受尽酷刑也绝不屈服。张露萍为完成党的使命而献身、为追求人类解放事业而奋斗的精神品质催人奋进。如今,张露萍等七烈士的纪念碑矗立在贵州省贵阳市息烽县团圆山下,每年有无数人来缅怀这位为中国革命事业献出宝贵生命的杰出女性。张露萍,这位永不凋零的“巾帼玫瑰”将永远开放在人民心中。

作者简介:刘格菁,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李桂华,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特聘研究员

责任编辑:金蕾蕾

本站编辑:岳博伟

本文已在北京前线客户端发布,原文地址:http://appqianxian.ebda.cn:9009/newsInfo.html?newsId=30511&type=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