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林半天下,黄郑遍地走”从莆田流传的这句老话中,足以见得莆田人的姓氏构成的庞大体系,“莆仙十八陈”在当地也算是小有名气。

在莆田市区北大北街观桥十字路口附近有栋红砖老房子,安静的矗立在马路边,与周遭的高楼格格不入。平常来往于此很难会去注意到这栋老房子,更是不知道它的来头,它是玉井陈氏宅居。“玉井陈”是海澄县陈仪斋于清乾隆间迁来莆田井头的。建于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占地面积1230平方米,内有花园及阁楼,保存完整,于1993年被列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宅门口有个小摊子,摆满各种精致美味的糕点和蜜饯,主人不在,摊上留着一张字条上面写着:人在里面有事喊一声或打电话,不难看出老板应该是个十分佛系的人。门前的悬挂的灯笼上印着“陈”字,地上两尊石墩留下了岁月的痕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踏入老宅往里屋里看去,遇见门口小摊的主人,正在制作糕点。悬梁上倒挂样式各异的油纸伞,鲜艳的色彩与老旧的屋梁碰撞出异样的美感。院子里满满当当的晾晒着租户的衣服。据了解,老宅里原来有二十几户人居住,现在很多人都到外面买房住,不愿意继续蜗居于此,目前就寥寥无几的几家人。每个房间也都紧闭着,大家似乎也没有过多的交流。和她们攀谈时也是很冷漠,不愿意有过多的交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座陈氏宅居,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了,东至建筑外墙外延1米,西至建筑外墙外延2米,南至建筑外墙外延1米,北至建筑外墙外延1米。目前保护的还算比较好,整个房子有四进附有花园阁楼,纵横交错,四通八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逛完前面半部分的院子以后,便以为是大厝的全部了。殊不知后面还有一个小花园,由一个小门隔断。穿过这个门,就会发现别有洞天,与前面的老厝不同,后面的这个房子似乎是刚翻新过的,还有修缮的痕迹。白墙新木,与门前的小花园相辉映。我去的时候正逢雨天,阴雨连绵,隔绝了院外的嘈杂,整个给人一种置身于江南水乡的舒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角落不起眼的一处还有一口井,也很有年头了,八棱形的井圈。一个阿姨说以前住在这个老宅里的人都是喝这口井的水,不过后面因为水源问题,加上有安装自来水水龙头以后,渐渐的就不在用这个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百年来这座老宅像一位老者矗立在市区的一隅,承载着百年来流逝的时光,看着莆田的风云变迁,留下了时代的痕迹。里面的一砖一瓦、一花一草都值得我们去爱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