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江法院深入探索一站式多元解纷工作机制,注重吸纳并充分利用社会调解资源,形成工作合力。棠下法庭积极推行诉源治理,在“涉农纠纷化解平台”的基础上,创新工作新思路。在辖区内特邀具备多年基层工作经验的镇政府信访办退休干部以及法院退休法官作为调解员常驻法庭,助力涉农纠纷定纷止争。仅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涉农纠纷化解平台”处理诉前民调案件42件,其中调解成功9件,协助送达案件材料11件。

纠纷集体调,共建和谐物业

棠下法庭在审理十数件某物管公司起诉业主要求支付物业管理费案件时,发现此类案件法律关系虽较为简单,但涉及人数众多,可借力“涉农纠纷化解平台”,于是便委派调解员展开调解。调解员接受委派后,通过电话沟通了解到业主不愿意支付物管费的原因是物管公司管理不到位。为畅通业主与物管公司沟通渠道,调解员迅速开展“面对面”集体调解。业主在调解过程中一一罗列公司未尽职尽责之处,调解员根据业主意见向物管公司提出建议,并敦促公司日后提高物业服务水平,避免纠纷再起,同时引导业主主动履行义务。最终,物管公司承诺改进不到位之处,业主纷纷同意支付拖欠物管费。该系列案件以业主支付物管费、免除违约金而撤诉。

迎难而上,入村调解

谢某起诉要求村小组支付禽畜养殖场关停奖励款20万元,但村小组以谢某未按约定恢复租赁土地原状为由拒绝支付。承办法官在查阅案件材料后,发现纠纷背后因果关系复杂又涉及村民切身利益,马上启动“涉农纠纷化解平台”。法官根据需求按图索骥,很快确定调解员的不二人选——曾任棠下村书记兼主任12年、在镇政府信访办工作10年,熟悉各村历史背景和社情民意、有涉农纠纷处理经验的调解员周金松。在对案件所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沟通后,法官建议调解员提早介入案件调解。调解员先通过电话向双方进一步了解纠纷背景并掌握争议焦点,后召集双方到村委会进行调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长达约两个小时的调解,双方当事人仍坚持各自主张。虽然最终无法达成调解协议,但调解员已开展的工作使证据固定、无争议事实记载、争议焦点确定等,为后续的审判工作提供了实质帮助、节约司法资源。

货款纠纷小案件,特邀调解促发展

自2018年以来,刘某夫妻俩与棠下某不锈钢公司一直合作良好。但因受疫情影响,刘某夫妻俩经营困难,资金链断裂未能按期支付货款,不锈钢公司诉至法院要求刘某夫妻俩支付12500元货款。特邀调解员经电话了解到刘某夫妻俩对案件事实以及尚欠货款金额无异议,随即组织双方到棠下法庭进行调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调解员一边向刘某夫妻俩讲清判决书上网对个人征信造成的影响以及欠债还钱的亘古道理,一边情理交融劝解不锈钢公司,认为双方曾经长期友好合作的感情,合作伙伴有难需要被拉一把。最终,不锈钢公司同意给予两个月的宽限期,案件以调解结案。庭后,当事人表示“才起诉就结案了,效率高,真真是为群众办实事啊。如果走审判程序恐怕还得过年后才能处理完呢,你们这个调解平台很赞。”

通讯员:黎素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