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2022网易经济学家年会上,当被问到“是不是上职高就没有出息时”,北大国发院院长姚洋表示同意,他表示社会上的现实就是这样。

“出息”这两个字,对每个人来说,标准是不一样,没法谈论,就说说职高本身。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普高和职高的比例基本为5:5,也就是说至少有一半的中学生,不能进入高中校园,而是要前往职高,进行“深造”。说起来“职高”、“技校”、“中专”,第一反应这些就是“差学校”“学习差”的代名词。但在德国,没有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上大学的现象。约60%的青年都不上大学,而是在接受了2-3年的专业化、标准化的职业教育后进入社会。那么德国的职高和国内有什么区别?

区别一: 上学机制灵活程度

德国的职业教育非常先进,技术工人水平很高。在这个国家约60%的学生都选择了职业技术培训作为自己的教育方向,同时普通高中与职业学校在学生入学两年后生源可以互动,即普通高中成绩差的学生可以转入职业学校学习技能,而职业学校成绩好的学生可以进入普通高中学习,为上大学做准备。最难能可贵的是,很多成绩好的高中毕业生并不急于进名牌大学学习,而是先进职业学校学一门技术,然后再去大学学理论,这样的学生以后更容易做出成就。

区别二: 技术工人的待遇

在国外,一个通行的规律是:一个高级技工的工资要高于一名高级工程师。而在国内,目前是不可能的。高级工程师一般都受过大学教育或工作经验丰富,非常有资历,经过各项评估才获得的职称,水平较高,待遇自然也高。

区别三: 教学设备的先进程度

德国职业培训学校的教学设备比工厂设备要先进,这样的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能指导企业进行生产,并能很好地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进行创新、研发。而国内刚好相反,由于国家投入有限,国内人口较多,许多职校都是用企业淘汰的设备进行教学,即使是新设备也是比较落后的,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怎么可能处于行业的领先地位?

区别四:师资力量

国外职业教育的师资基本都是双师型的,教师既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又具有工程师、经济师、技师或高级技师等职业资格证书,都有在企业的生产经验,这些教师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培养出来的学生才具有高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区别五:上职业学校的目的

我国职业教育与国外的职业教育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学生.上学的目的不一样。在国外,由于没有就业的压力,孩子上职业培训学校是因为喜欢从事某个行业,或喜欢动手操作某些仪器,家长也鼓励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做喜欢的事情容易出成绩;而在国内,由于就业的压力,老百姓让孩子选择职业教育的目的纯粹是为了掌握一门 技能,为了好就业,有的甚至与个人兴趣没有太大的关系,只是一个生存的饭碗而已。由此,国内培养出来的大部分是操作工人,而不是创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