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在一起》(2020年9月)到《最美逆行者》(2020年9月),从《战役2020之我是医生》(2020年11月)到《中国医生》(2021年7月),再到现在的《穿过寒冬拥抱你》(2021年12月)……这两年,抗疫题材的影视作品一部接一部,但似乎,观众们对这一题材的作品越来越不买账。

最为明显的是,以《中国医生》、《穿过寒冬拥抱你》等为代表的作品,虽然在票房上获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口碑却开始明显两极分化,越来越多的观众开始对此表达了质疑和不满,甚至直接表示“如坐针毡”,其中缘由到底为何?

一部电影,撇开拍摄技术、服装音乐等外在的内容,其内核无非是在传达信息、表达情感、引起共鸣。而关于疫情题材的电影,在这三方面都并不占任何的优势,甚至可以说某些方面是劣势。

首先,需要一部电影来传达关于疫情的信息吗?显然不需要!

不可否认,有些电影就是通过信息的传达来取胜的,比如充满奇异想象的仙侠世界,比如不为人知的历史事件……这些内容和观众之间形成“信息差”,从而吸引观众观看下去。

但,对于疫情,我们每个人都是这场疫情的经历者,即使类似《穿过寒冬拥抱你》一样的作品,从更小的切入口去表现快递员阿勇(黄渤 饰)、实习护士夏晓(周冬雨 饰)、骑手武哥(贾玲 饰)等等普通人的生活,可作为亲历者的我们又何尝不清楚。再者,一旦影视作品中关于疫情的情节表现过于艺术化之后,反而容易引起观众的反感。

其次,抗疫题材的影视作品所表达的情感真的会被观众们接受吗?值得怀疑!

时至今日,疫情持续已然快两年的时间,抗疫题材的影视剧层出不穷。此类作品所传达出的情感主旨大体都是关于疫情的残酷、人民的伟大(包括医护、警察等在内的一线人员),以及国家的强盛。撇开审美疲劳外不说,观众并不是不能接受这样的情感表达,但两年多来的疫情真的是把大家折磨得不轻,甚至当下,依然有些地方时有疫情出现,我们依然活在需要时时防备、小心翼翼的阶段。

故而,观众不是不接受这样的情感表达,只是大多数人现在对于疫情的态度更多是避之不及,希望疫情能够早早结束,这样的情况下,影视剧作品还偏偏不停地提起,显然是不讨巧的。

最后,或许是制片人和导演们所最希望的——

希望能够通过抗疫题材的影视剧作品来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打动观众,从而获得好的口碑,甚至理想的票房成绩。但,这又是值得思考的!

作品试图通过抗疫题材的作品来引起观众的共鸣,但要知道,很多能够被引起共鸣的人,他们距离那段伤痛的日子其实并不远,他们可能并不想被引起共鸣,进而拒绝进入电影院去观看这样的作品。比如张涵予等主演的《中国医生》(2021年)中关于“金银潭医院”里发生的生死故事,再比如张嘉益等主演的《在一起》(2020年)中关于“封·城”的记忆……

毕竟,不过是两年前的事情,谁又会如此快地遗忘掉那段伤痛呢?与其说是引起情感共鸣,倒不如说是“伤口上撒盐”。据说当年贺·龙将军在自己晚年的时候,每当看到一些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都常常不忍去看,因为他清楚地知道战争是多么残酷,他不愿再回忆。

由此观之,短时间内来看,“抗疫题材”的影视作品应休矣!

或许,再过个十年二十年的,当我们已然完全攻克了这次的疫情,当岁月消磨了不少的悲伤而增添了一些真相的时候,我们再来拍吧,可能更能打动人,更能引起人们的沉思,至少如徐帆、张静初等主演的《唐山大地震》(2010年)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