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是通过不使用阻塞的api,而是通过使用与这个api等效的异步版本。举例来说,可能原来你要原地等待硬盘io。现在你可能发出请求后就换成另一个协程,等到读取完成后再继续。

原理上,非协程程序也可以这么写,但是往往会比较复杂。通过一些封装,每个协程内部大致上和一般的程序一样。我认为这是使用协程的主要优势。线程的存在,使得程序可以在多个CPU一起执行。和协程的使用并不冲突,所以go中实际上是m:n的协程设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协程是一种轻量级,用户态的线程,它的上下文切换可以简单认为是执行了数次memcpy,不必进入内核态并调用syscall。熟悉OS的朋友应该知道,一次syscall的开销是比较大的,因此协程切换的开销远远比线程切换小,而且协程的总数量不再受制于OS内核态控制的线程数量,因此能做到百万数量级。

协程能轻松实现上万并发,这个要看具体场景。举个例子:同步阻塞的 redis client 单连接上限几千并发,异步非阻塞的 redis client 单链接可能 10w + 以上并发,这都多少倍了^_^!这里可以通过协程解决异步回调的问题。

协程应用在纯运算场景应该不常见,解决阻塞 IO 场景还是比较常见的。协程切换主要两个接口:yield 和 resume。理论上说,用户爱咋用就咋用,不管它是什么场景: IO 阻塞或非阻塞,IO 密集型或 CPU 密集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遇到阻塞 API,很多人是通过多线程去解决问题,除此之外还有其它解决方案。
A 方案:hook 技术,将同步阻塞的 api 设置成非阻塞异步的,然后模拟串行操作,一条命令发过去然后马上返回,切到其它协程去,等到回复后协程再切回来再发下一条;B 方案:如果接收方支持异步的,可以封装一套异步接口,然后通过协程调度,当然这个工作量有点大,因为接收方可能很多。

最理想的情况。上面第三点已经说了一下,就是想办法把同步阻塞操作更换为异步阻塞,当然这中间需要事件驱动辅助,例如 epoll,将 fd 挂在上面,然后切换协程,等到 epoll_wait 回调结果又切回来,本质上是异步操作,除此之外多了个协程切换一下,使得用户避免了异步回调这种反人类操作。当然在这个框架下,利用多线程使用多核资源也没有什么不妥,反正本质上还是异步回调那一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后vert.x 也不能阻塞,如果是纯计算,复杂度高的话,也要离开eventloop,交给worker thread,vert.x会利用虚拟线程来将原来阻塞的io操作变成非阻塞看viet说后续打算是用future.get,这个在线程上下文中是阻塞的api,但是在虚拟线程的上下文中,是非阻塞的api,也就是future.get会变成future.await,就相对简单

有没有很大差异,性能上差异不大,或者说vert.x理应表现更好,只是说在web那种场景下,用无脑的虚拟线程,开发会更简单,有些人学不会await那么复杂的操作,非阻塞他判断不来,所以我用vert.x的时候有一个小心得,就是招安卓的人来搞vert.x,往往安卓的开发对vert.x上手更快,对await更熟悉TG:li9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