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中的带娃出门,是一家人其乐融融,愉快地逛完一天。现实中带娃出门,也许只能愉快相处几分钟,随后便被孩子的各种要求打破。

家长头疼的事情之一是孩子喜欢到处跑,再有就是“见啥都想买”

而路边和商场里,小孩子喜欢的东西随处看见,躲得过冰淇淋躲不过气球,着实有些无奈。

“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这三件事做不得

家里差不多的玩具车,有十几辆。

小猪佩奇玩偶,加起来有 20 个。

每次出门要这要那,我要不要给娃买?

东西倒是不贵,但也不能孩子想要啥就给买呀!这样的纠结,相信每一个家长都有过。有些家长会担心:

孩子要啥就给买吧,会不会让宝宝得到得太容易、不懂得珍惜?

不给买吧,宝宝开始又哭又闹,想想东西也不是特别贵的,看着宝贝哭得梨花带雨好可怜……

当孩子有物质欲、想要「买买买」的时候,家长到底该怎么做才好?以下这三种事做不得!

X粗暴拒绝「买什么买,买了你也不玩儿」

碰上孩子要东西,一些家长会直接拒绝,有的还会开启祥林嫂模式,数落孩子各种历史劣迹:「买了又不玩,家里堆一堆.......」

甚至,有一些家长会直接拽着哭闹的孩子离开现场,这样粗暴的拒绝,不仅没有用,还会伤了孩子的心。

过度限制孩子的物质欲,会在孩子种下不安的种子,反而让孩子对某种物质存有过度的执念。

X哄骗着离开「好,我们先走,下次再买」

「下次再买好不好」已经成为很多爸爸妈妈哄孩子的口头禅,然而这真不是一个好方式。

即使一次两次哄住了,三次四次就失效了。

长此以往,会让孩子在这样的反复中,产生自我怀疑,甚至失去对父母的信任:「你为什么要骗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X无条件满足「又不是买不起,娃喜欢我都给买」

很多人认为,爱孩子的表现就在于及时答应孩子的一切物质需求。这种观念特别容易体现在隔代亲的老人身上。

持续地无条件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孩子要什么就有什么,会让孩子对物品的「价值感」认知匮乏。

有些孩子会觉得「反正丢了坏了也无所谓,还可以给我买」,自然也不会懂得珍惜。

其次,理解尊重放首位

脱离了经济条件、前因后果、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仅仅是用“买”或者是“不买”来论定对孩子的影响,这样的判断太野蛮了,而且一定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永远都没有答案。

不如换一个问题来思考:

“不给孩子买,为什么会让孩子觉得爸妈不爱自己,或是自己不配拥有好东西?”

我想是因为:我的需要爸妈不尊重、不理解、不在乎。

所以关键的问题是孩子能否知道他们的需求和愿望是被理解、尊重的,是这个交流的过程,而不是最后买或者不买的结果。

因此,无论给不给孩子买,有两件事是一定要做,却又常常被忽视的:

问一问孩子为什么想要买,理解和尊重孩子的需求;客观地、对事不对人地告诉孩子为什么不可以买。

在综艺节目《我们是真正的朋友》里,小S13岁的女儿艾莉想买一件上千块的潮服,小S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女儿数落了一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一种特别常见的反应。另外一种常见的反应是:家里已经有很多了,不许买。

这两种反应,都略过了和孩子交流原因的过程,直接走向了结果。所以,和孩子的抗争,也会直接陷入“买”与“不买”的死扣里。

其实,先问孩子一句“为什么想买”,把原因了解清楚,很有可能根本就不必陷进争论结果的死扣,而是可以用一些很简单、巧妙的方法解决问题。

而且我发现有时小朋友想买一样东西,真正的目的并不是这样东西本身,而是因为一些特别神奇的原因。

我有个朋友给我讲过,她的儿子有一次在玩具店赖着要一辆蓝色的小汽车,其实家里已经有非常多的小汽车了。

于是他问儿子为什么要买这辆汽车,儿子说:“我今天最喜欢的颜色是蓝色,所以我要买蓝色的小汽车。”她的解决方法是,回家给儿子画了一辆蓝色的小汽车。

在育儿中,要牢记一句话:小朋友的脑洞是很大的~~

所以,“目标具体化”很重要。摸清楚他神奇的小脑瓜里,想要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就能用更巧妙的办法来解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问孩子一句“为什么”,你还可能会发现,看似在无理取闹的孩子,原来有非常“正当”的理由。

多问一句“为什么”,也能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感觉和需要是被父母重视的,这比买或者不买的结果更重要。

最后,陪伴与爱能化解一切

孩子爱玩是天性,玩具对孩子有着无限的吸引力。

因此,当我们没有满足孩子想要玩具的愿望时,他们难免会出现负面的情绪,所以家长要接纳孩子当时的感受,温和且坚定地劝说孩子,而不是呵斥、责骂孩子,相信孩子是可以理解和配合的,很多时候孩子发生哭闹的情绪是在父母暴躁情绪下的自然反应。

孩子有购物的需求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成年人看到喜欢的衣服、鞋子、首饰,也会克制不住自己,这种心理十分常见,它应该被人理解。

比如说小S的女儿想买潮服,先是给妈妈发了一段语音,特别兴奋地说:“妈妈,我给你看件衣服,特别漂亮。”

她想要和妈妈分享自己的喜悦,但被直接忽略了,还被批判了一通,可以想象孩子会很失望,这种失望不仅仅是因为不能拥有这件衣服。

如果小S能认同女儿对这件衣服的喜欢,一起分享发现一件美服的快乐,那么买或者不买或许并不是那么重要。

当我们面对买东西的情况时,有一个基本原则——不要打击孩子的热情和希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孩子一同逛街时,家长们可以有意地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比如尽量避免去玩具城类似的地方,而可以多多去孩子感兴趣但日常又不能经常碰到的地点,比如博物馆、展览馆、公园等,不仅可以分散孩子想买玩具的注意力,还可以满足孩子强大的好奇心。

其实,无论孩子对玩具有多么地热爱,对孩子而言,父母高质量的陪伴远远胜过世间任何一件有趣的玩具。

《奇葩说》里,就曾经有一期辩题关于“如果每周陪孩子不足12小时要取消爸爸称号,你支持吗?”的片尾采访记录里,我们可以看到,孩子在爸爸的陪伴与玩具之间,毫无悬念地选择了爸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个人都离不开物质欲望,但孩子也更离不开父母的爱。

当孩子看到喜欢的玩具时,日常生活中你的陪伴、你的教育会感化孩子、影响孩子,孩子对待喜爱的玩具、对待任何事情的态度或许都会不一样。

当孩子出现“买买买”的欲望时,家长不需要过分压制,也不要过分纵容,机智应对,适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接受孩子的天性,相信每个孩子,在玩具与父母的爱之间,会优先选择父母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