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电视综合频道中心、福建达万实业有限公司联合推出的《船政1866》栏目每周五2200在福建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忆从未褪色,历史仍有回响。许多时光走过的痕迹,被刻画在这一座座建筑中,在漫漫岁月里,闪耀着独特的光,续写着时代华章。

船政钟楼带来现代工作时间制度

一百多年前,福建船政的生产厂区内,建成了船台、船槽、红砖车间等标志性建筑,为了推进工厂高效有序运转,专门设立公共授时工具—船政钟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船政第三座钟楼)

历史上船政共有三座钟楼。第一座钟楼位于铸铁厂附近的空地,是单体式、塔形木质建筑。第二座钟楼位于洋员办公屋顶上方。两座钟楼表盘样式相同,均分作12个刻度,采用罗马数字标记。现如今保存完好的是第三座钟楼由福州船政局局长陈兆锵设计,于1927年建成钟楼上安装表盘的四个圆形孔位清晰可见,自鸣钟已毁于战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钟楼底层正面楣额上留有“总务处”三字)

船政铁胁厂 船胁等铁件实现国产自造

存留至今的铁胁厂呈东西走向,由南北两座联体厂房组成,内设3排、每排15根的“工字型”铁柱,柱头支撑三角铁架,屋顶建构在三角铁架上。铁胁厂是制造船胁、船壳、龙骨、横梁、泡钉以及船上各钢铁件打造、拗弯、镶配各工的厂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铁胁厂内部)

铁胁厂见证了我国造船技术的进步,也见证了我国航空工业起始阶段。在修缮时采用保护性措施的方式,建筑外围的玻璃幕墙以时间轴为设计理念,采用木瓦、木砖渐变砌筑的形式,展示铁胁厂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铁胁厂外部)

海军飞机工程处 中国航空工业零的突破

1918年,海军部经过考察,决定在福州马尾增设“海军飞机工程处”,任命巴玉藻为处长,王助、曾诒经为副处长。福州船政局划出铁胁厂等车间厂房,改为木作车间、机械车间,以及飞机装配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第一架水上飞机“甲型一号”)

1919年8月,中国第一架水上飞机“甲型一号”制造成功。这是一种利用水面滑行继而升空的飞机,马力100匹,可航行3小时。翼展13.7米,机体长9.32米,高3.88米,机身为木质铁架结构,木质材料选用的是国产木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第一架水上飞机“甲型一号”)

践行航空报国精神 接续奋斗 逐梦蓝天

航空运动包括轻型飞机类、热气球类、滑翔类、高空跳伞类、无人机类、模型类六大类二十六个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0年,福建省航空运动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0年)》正式发布。《规划提出了引领航空运动基础设施建设布局等五大重点任务,力争到2030年,在全国率先形成200公里航空运动飞行圈航空运动产业初具规模实现“文旅+航空”“教育+航空”等产业融合创新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拓创新,振翅扶摇。1月1422:00,福建电视台综合频道《船政1866》,穿越历史的回响,重温那些定格的“船政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