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邓梦曦,作家,四川乐山人,毕业于浙江海洋学院(现浙江海洋大学)。曾获中华繁星文学奖、第一届文学杯等。

糖点:您是通过什么途径关注到第四届“新风度杯”全国文学竞赛的,您在本次文学大赛中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有什么样的感受?

邓梦曦我是通过网络征文方式关注到的。感受是很荣幸能参与这次大赛。

糖点:作家的创作都带着自身经历的烙印,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您的作品,能不能先给我们介绍一下您的生活经历或者文学创经历?

邓梦曦:我的生活经历起伏比较大。读初中时,我曾遇到过校园欺凌,不过我已放下了。那时整个人懵懵懂懂的,学生遇到校园欺凌一定要告诉长辈和老师,这是我的经验教训。我大学毕业那年从六楼摔了下来,身体九处骨折,最后是左脚踝骨粉碎性骨折没有完全痊愈。这件事对我的影响很大,也让我学会了很多。我体会到了爱、善良和宽容。也改变了我的生活方式。我以前并未想过要当作家,经过这次事故,也让我有很多感触可以放在文章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糖点:您在《原来活着才是最好的冒险》一文中提到“文学的世界,对现在的我来说,是越来越小了。”您是怎么样定义这种“小”的呢?

邓梦曦:“小”的定义是随着时间的变化,我对文学越来越了解,知道的越来越多了。当然不知道的可能也越来越多。

糖点:您在《原来活着才是最好的冒险》一文中提在初中时爱上了文学,是因为什么样的契机呢?

邓梦曦:当时参加市现场作文竞赛拿了一等奖,又遇上了校园欺凌,我很沉迷文学,我曾沉迷宋词,不过,我建议等长大了,有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后,再来学宋词,这是我的建议,年龄小的读书人暂时不要学习宋词,宋词需要有经历、长大以后再学为好,词中的奇情异致,不是少年人能消化的了。开卷其实不一定有益。我在年少时开始学习宋词,所以这是我的切身感受。我很喜欢文学和文学阅读,我喜欢阅读和思考的感觉,让我很投入到文学中,家里的藏书很多,并且我喜欢用文学写作来表达自我,就想用文学“疗伤止痛”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糖点:您平时主要阅读哪些类型的书籍?有哪些中外作家或作品对您产生过影响?

邓梦曦:我喜欢阅读文学类和哲学类的书。我喜欢的作家比较多,像朱自清的散文、冯骥才的《船歌》、欧·亨利的《供应家具的房间》、泰戈尔的诗、莎士比亚戏剧、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和让-保罗·萨特的哲学观点、阿尔贝·加缪的小说等,还有侦探悬疑小说,比如阿加莎阿婆、希区柯克、江户川乱步等,很多都曾打动过我,包括希腊神话,我很喜欢。他们是我成长过程中的老师,是阶梯。就像很多爱好、很多美食给人的感觉,它们会随着时间而淡化,被人遗忘在角落,让人要费一番工夫才能想起,可不能就此否定它们的存在,它们的确感动了我。我很怕中年人的麻木,眼神的黯淡、表情的木然、思维的固定模式,成了一个背着沉重包袱的前行者。

我希望有一个坚强敏捷的灵魂,她能捕捉到人生中的那些小小的灵感,能觉察到世事的微小变化,能看到伤感和欢乐,能听到庙堂和江湖的风雨声而能救人于危难。

糖点:您目前在工作忙吗?通常是在什么时候写作?

邓梦曦:有灵感就忙,没有灵感就不忙。通常是在晚上写作。灵感来了,我就会写,甚至是在半夜三更。我觉得在夜晚来灵感是一件很妙的事情。受灵感驱使写文章真的很痛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糖点:目前社会的浮躁风,无论是阅读上的浮躁还是写作上的浮躁,都对文学构成了伤害,在这样浮躁环境里,对于当前中国文学现状,您是怎么评价的呢?

邓梦曦:这的确是一个浮躁的时代,现在,单纯靠文学已经不能养活作家了,我曾想过,散文诗歌、传统小说、传统戏剧有一天会不会消失?当前中国文学,网络小说和网剧很兴盛,其它文学体裁和题材呈现颓势,其实,这很不正常。不是仅靠个人努力就能改变的,这需要大家的自觉。我觉得做人还是需要理想的,包括文学理想,毕竟我们总被现实打败,又靠着理想站起来。

糖点:您认为一本书的价值是怎么检验的?

邓梦曦:怎么检验一本书的价值,我觉得一本好书能引起读者的普遍共鸣,就像写散文,最好是深入浅出,首先是让人能读懂,不用写的很华丽、很拗口,要有本身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带给人愉悦、反思、期望、启悟,其次是能引起普遍的共鸣。通过时间和实践也能检验一本书的价值。经验也能判断一本书的价值,但经验是宝贵又有限的。

本期主持/

张小洁,90后自由撰稿人、美术设计师。

(独家供稿:糖点团队·方糖社;转载请联系授权)

(部分图片来源于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