淦河水质关系到咸宁百姓福祉,更影响着长江的水生态环境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咸宁市通过全流域、全业态、全手段、全生命周期的生态文明建设,对淦河实行整体谋划、系统重塑。淦河治理如何?重塑得怎样?元旦前夕,记者进行了走访。

淦河之殇

如今的淦河,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远观,公园沿河而建,绿道随河蜿蜒,亭台点缀其间。
近看,两岸绿树成荫,鲜花沿堤绽放,市民闲游其中。
细品,笑颜绽放岸上,欢声飘荡水中,幸福收获满满。
淦河是咸宁人的母亲河,最早记录可追溯至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它是长江一级支流,是流经咸宁市区的唯一河流。
这条长76.6公里的古老河流,从幕阜山跌落700多米入南川水库,一路蜿蜒北上,接纳10条支流,穿过广袤田野、村庄,走过繁花似锦的咸宁城区,最终涌入斧头湖汇入长江。
时光变迁,数年前的淦河又是另一幅光景。
家住金泉湾附近的潘先生说,2014年搬过来时,这里是一片荒地。河边尽是杂草和菜地,根本没有休闲活动的场所。河水又浅又脏。桥也没通,到对岸必须绕路。
龙潭村退休干部王国林说,过去这水是浑的,平时很浅、又脏,汛期来了又经常淹水。大家开玩笑说,这里的居民不光要买车,还要买船。
湖场村村民唐建军说,家门前原本是一条丢满垃圾、又黑又臭的“龙须沟”, 天气一热,根本不敢开窗,一是小河恶臭难闻,二是苍蝇、蚊子满天飞。
这幅光景背后,是淦河两岸经济飞速发展,淦河部分河段、支流存在河道淤塞、垃圾漂浮、黑臭难闻等现象。
那段时光,这条穿城而过的河,似乎成了城市的一道伤疤。
以龙潭河为例,该河是淦河的支流,龙潭河湿地公园位于龙潭河入淦河的入河口,从地图上看,这一段河流呈现明显的U形,水流到此转了个大弯,泥沙容易淤积。年深日久,河床抬高,水流不畅,影响防洪安全,周边生活污水直排,又加剧了水体污染。
龙潭河的痛点也是整个淦河的缩影。淦河水质关系到咸宁百姓福祉,更影响着长江的水生态环境安全。
关乎咸宁百姓福祉的事情,必须抓紧办;牵涉长江水生态安全的事情,必须优先办。
2018年,咸宁市启动淦河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工程EPC项目,涉及生态环境整治、防洪排涝、黑臭水体整治三大类60余个子项目。

淦河之治

淦河治理,刻不容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怎么治?
有关部门一合计:大型挖掘机一下来,河道清淤很容易完成,但是,水生态治理是个系统工程,截污是基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城市地下管网星罗棋布,找出所有排污口并分类处理,才能事半功倍。截污如果不“断根”,污水边治边排,治也枉然。
最终方案出台:全流域、全业态、全手段、全生命周期的生态文明建设,对淦河实行整体谋划、系统重塑,启动淦河水生态保护与水系连通、黑臭水体治理、污染源排查、志愿服务等系列行动。
黑臭水体治理首当其冲,咸宁市从痛点堵点入手,综合施策整治黑臭水体。
中建三局淦河项目指挥长刘长奇至今记得第一次来到淦河支流桂家河的情景:“一阵微风,臭味刺鼻,再一看,水差不多都是酱油色。”
曾经,咸宁城区每天1.1万吨生活污水直排淦河,搞清楚每一滴污水的流经路径很关键。“城市地下管网错综复杂,不同时期建设的管道也不一样,好比面对一张密密麻麻的试卷,很有挑战性。”刘长奇说。
两个月时间,项目技术负责人丁磊带着团队,在淦河城区段和5条支流排查了140个排污口,再溯流而上,累计撬开3000多个井盖,反复下井观看、检测。
为在更大范围调查,项目还使用了管道机器人,深入地下为城市做全面“CT”检查。丁磊介绍,机器人可以形成3D影像,电缆最长可达500米,让团队准确掌握管道内污水流向、水质、水量情况和管道裂缝、塌陷、堵点、变形等灾害情况,生成一张城市“CT照片”。
根据“CT照片”制定了治理方案——通过截污管道和污水提升泵站,将城市生活污水引到污水处理厂,不再排入淦河。
痛点找准了,根源性问题破解了,河道清淤就顺畅了。一台台挖掘机在河道间轰鸣,一辆辆运输车在河道边穿梭,淦河河道清淤快速推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淦河实行分区分段治理,通过完善淦河河长制责任链条,建立了明晰的河湖管护责任主体,规范的河湖管护标准,科学的监测监控体系,高效的联动平台和综合执法平台。我市通过开展沿河建筑、非煤矿山、畜禽养殖等清查整改,完成污水直排口整治136个,新建改造管网153.74公里、污水提升泵站7座,淦河水质改善明显,主要指标已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

淦河之变

为民造福而治河,淦河更加有了母亲河的温度。贯穿全境的淦河,正赋予这座城市更多秀气、灵气、财气。
——咸宁市邀请同济大学专家团队进行全流域总体空间规划,精心谋划淦河“百里画廊”项目建设。
永安阁、大洲湖湿地、十六潭公园、龙潭水镇、青龙山公园、“两山一谷”、淦河系统治理工程、碧水入湖水生态修复等项目的实施,让淦河更显秀气。
——咸宁市系统梳理淦河两岸文物古迹、古树名木等文化符号,串珠成链,打造文明之河、文化之河。
向阳湖文化名人博物馆、钱氏英烈纪念馆、孙郭胡城址战国楚文化窗口、王家畈学堂等文化项目建设与修复,让淦河更显灵气。
——咸宁市组织编制《“万千百”工程助力乡村旅游发展实施方案》,将淦河作为试点,明确在两年内,乡村旅游客房将达到1390间、做好180桌农家饭、研发18道咸安特色菜。
咸安区桂花镇明星村便是首批尝试靠淦河“颜值”吃饭的村落,通过开展土地流转和整体开发,实现文旅农融合,这也让淦河更显财气。
可以说,“两山”的理念正逐步在淦河得到生动实践和充分显现,淦河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正逐步统一。去年,湖北省发布《关于碧水保卫战 “示范建设行动”遴选成果名单的通报》,淦河入选“湖北省幸福河湖示范名单”。
淦河之变,群众感受更贴切。
“骑友”小陈觉得,淦河美,美在两岸风光:“天气晴好的时候,沿着河边骑行,水清岸绿,入眼处处是风景,沿河两岸就像一条风光带,一年四季都很美。”
退休干部付爹爹说,淦河美,美在古韵悠长:“淦河上现在还保存有刘家桥、万寿桥等明清时代的廊桥。有外地朋友来咸宁,我都会带他们去看看。”
家住龙潭的王阿姨认为,淦河美,美在亲水便民:“以前我们广场舞队没地方跳舞,现在家附近沿河建了湿地公园、永安阁,都有广场,在这么美的地方跳舞,心情都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