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誉为“中国村”之父,但这成就的背后却有一段不为之人的往事。他10岁那年丧父丧母,变成了一个可怜无依的孤儿;12岁时又被俄军卖到国外的摩尔多瓦这个小国做苦力、当奴隶,好不容易攒够了赎身的钱,却因回国通道封锁被永远地留在了异国。

思乡之心异常强烈的他,便在远洋之外的欧洲建了一个“中国村”,这个小村成为了异乡人之间彼此联系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也见证着他的爱国之情。

网罗天下奇闻,纵览世间百态。搜录身边奇人轶事,探寻异样乡野神人。本期子牙童趣轶事奇人录,就带你走进张青山的传奇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青山于1888年出生在东北的一个偏僻山村中。19世纪末正处于战争动乱的年代,当时的清政府腐败无能,各国列强如强盗一般抢夺财富、肆意发动战争整个山川大地动荡不已,可谓是国破山河碎。

在这个时期,国民的生活更是苦不堪言,农民们辛苦一辈子赚来的钱,在一夕之间就被征收并作为纳税款赔给列强。

张青山的父母便是这些劳苦工人中的一员,在他十岁那年,父母在苛重赋税的压力下积劳成疾,最后相继去世。在还没有弄懂双亲逝世的含义的年纪,张青山从此成为了一名孤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好在有善心的邻居,在他们的接济下,张青山还能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努力活下去,天天啃红薯和稀粥,在如此困难的境遇之下,他偷偷下去眼泪,决心好好活下去。

1990年,西方列强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火烧圆明园,东北边境长期有俄军在附近游走。时年12岁的张青山在村外游玩时,不巧正面遇上了俄军的队伍。

俄军要求单纯善良的张青山坐上汽车给他们指路,带他们走出山林。这时年幼的张青山还不知道俄军的心狠手辣,欣然坐上了车为他们带路,但因为这次的带路决定,成为了他人生的转折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后,汽车开始轰隆隆地发动了,张青山在和俄军的翻译沟通,却没有意识到危险在一步步逼近。在汽车的长途颠簸中,年少的张青山在路途中抵挡不住睡意,便昏昏沉沉地睡着了。

但当张青山再一睁眼,窗外已然是一幅从未见过的景象,他意识到俄军在顺利出山后并没有叫醒他,此时的张青山霎时间感到十分惊恐。就这样,手无缚鸡之力的张青山糊里糊涂地被俄军带出国,并卖给了摩尔多瓦当地的大地主做奴隶。

当奴隶的日子虽然很辛苦,但从出生起就过着苦日子的他,并没有感到过多的悲哀,起码在这里能吃饱饭,有住所,没有战争,这些对于命运多舛的他来说已经是非常难得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张青山慢慢开始接受被卖作奴隶的事实,也不再怨天尤人,就这样抱着焉知非福的态度过着奴隶的生活。

身在异国他乡,刚开始张青山只能用肢体手势沟通交流,语言上的障碍以及饮食生活习惯上的差异,让他有些头疼。但好在他年纪小,学习能力强,不久之后就能和当地的居民无障碍沟通了,还在当地交了不少朋友。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在大地主的农庄里,张青山渐渐熟悉了自己的工作内容,干活也从不敷衍,任劳任怨,同时也能很高效地完成自己的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或许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温良从未改变,他在闲暇之余还帮助田庄里的老弱病残做农活,以减轻他们的工作负担,不喊苦也不喊累,大家对这个来自东方国度的小男孩也非常友好,时常分享一些食物给他。

在这样温情满满的氛围下,张青山干起活来更加卖力,久而久之,庄园的地主看到小小年纪的张青山受到大家的拥戴,便有意让他作为管理庄园局部的小管事,怀着赤子之心的他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更重要的是期待着能够攒够钱赎身,回到自己家乡,回去看一看亲人朋友的现状。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在异国他乡的日子里,他将12岁之前那段短暂的童年回忆作为自己的念想和思想依托。终于在张青山做奴隶的第六年,他存够了自己的赎身钱,地主也感念于他的认真以及强烈的思乡之情,便同意让他换回自己的赎身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时不运转,同年的摩尔多瓦爆发了战争,国内政权交替频繁,战乱频繁;再加上河水决堤,各地洪水泛滥成灾,在防护设备不齐全的情况下,该国国民的伤亡惨重。

原本一个安定的小国却突然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出境处受到了军队的严格管制,在边境由重兵把守,哪怕是一只鸟也飞不出去。张青山想回国的愿望再一次被搁置了,最终只能继续留在摩尔多瓦。

思乡心切的张青山想找个方法宣泄自己的情感,于是在闲谈中频频提及中国的风俗习惯和饮食文化,让摩尔多瓦人了解到中国博大精深的酒文化和茶文化,原来除了咖啡豆之外,一片普通叶子在经过加工后能有沁人的芳香和留香的口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张青山的朋友给他介绍了一位白人女孩,白人女孩的温柔大方深深吸引了他,而张青山的踏实认真令她钦佩。两人一见钟情,不久之后便在大家的祝福之下结为夫妻,开启了自己的异国婚姻,并成为了当地的一段佳话。

在成家之后,张青山与他的妻子生育了七个孩子,他时常为自己的孩子描述遥远的东方国度的一些奇闻轶事,规范他们的礼仪,立规矩,讲家风,讲中文,写中文。

在欧洲过感恩节时,他们一家人还要过春节,诸如此类的传统习俗,在张青山组成的混血家庭里永远地延续了下去,在他的耳濡目染之下,一家人都非常热爱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青山的年龄不断增长,在异国也有了自己割舍不下的家庭牵绊,已过暮年的张青山希望自己的孩子要多繁衍后代,不断壮大自己的血脉,哪怕自己不可能再回国,也期盼着自己的后代能代他回国看一看。

张青山的爱国心不断延续下去,他用自己的积蓄买下了一块地作为自己家族聚居的地方,还凭借着模糊的记忆画出家谱。至今,张青山的家族已经成为了成百上千人的大宗族,并建立了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小基地”,命名为“青石村”。

这是第一个在欧洲建立的中国人小村,从1890年到2021年这上百年的时间里,张青山及其后代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张家人延绵不断的是他们的爱国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张青山来说,在异国的生活喜忧参半,或许是塞翁失马,让他能够离开战乱的中国免受饥寒交迫,寄人篱下之苦;却在无亲无故的困顿之下过着孤独的生活,徒然望月思乡。

但好在王青山用自己的力量做出了一些改变,让自己的思乡之情有了一份寄托,也让后人有了传承家族血脉的意念。

近年来,随着我国与摩尔多瓦的建交,张青山的故事渐渐被更多人熟知,两国的人民都惊叹于他的事迹。在了解张青山的故事后,他的爱国之心是否深深打动了你?我们期待你在评论区留下精彩留言。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关注我,就不会错过更新。请多多点赞转发,你们的每一份鼓励,都将是我做出更好作品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