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出兵北伐乌桓时,刘备曾劝刘表发兵袭击许都,刘表果然没有采用他的计策。
等到曹操得胜班师回朝的消息传来,刘表才遗憾地对刘备说:“当初没有听你的话,结果白白失掉这个大好机会。”
刘备宽慰他说:“如今天下分裂,战争不断,还怕机会少吗?只要不放过以后的机会,这次失掉了也没什么,不足为憾。”
刘备早有大志,知道刘表靠不住,于是暗中在荆州搜罗人才,征询名士司马徽的意见。
司马徽说:“那些普通的儒生与俗士,怎么能认清时务呢?只有能认清时务的,才称得上俊杰之士。襄阳这个地方,自有伏龙与凤雏。”
刘备问:“伏龙与凤雏是谁?”
司马徽说:“就是诸葛亮庞统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司马徽(?—208年),字德操,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
他为人清高脱俗,学识广博,精通道学、奇门、兵法、经学等,有知人论世、鉴别人才的能力,受到世人的敬重,时人称之“水镜先生”。
刘廙、向朗等人,都曾是司马徽的学生。
司马徽客居荆州襄阳,恰值刘表设立学校、学官,广泛寻求天下名士。
他知道刘表心胸狭隘,一定会谋害善者,所以缄口不言,不谈论时势。
有人对刘表说:“司马德操是奇士,但没有遇上知己。”
刘表于是亲自去拜访司马徽。
司马徽却随意敷衍。
刘表很是失望,回去后对人说:“人们就爱说些虚妄不实的话。司马徽也就是一个小书生而已,他的见识和普通人一样,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司马徽淡泊名义,为人随和,很为他人着想。
有一次,他的邻居丢了一头猪,硬说司马徽家的猪正是他丢失的那一头。
司马徽也不争辩,把那猪让给了邻居。
过了几天,邻居找到了先前丢失的那头猪,知道错怪了司马徽,急忙把猪送还,磕头赔罪。
司马徽不但没有责骂他,反而感谢他把猪送了回来。
又有一次,刘表的儿子刘琮去见司马徽,让随从上前询问司马徽是否在家。
司马徽正在家中花园修剪,回答说:“我就是。”
那个随从见司马徽亲自劳作,满身尘土,一副丑陋之像,根本不相信,不由破口大骂:“死老头,将军的儿子要拜见司马君,你一个种地的奴仆,也敢自称是司马徽。”
司马徽也自知目前这番穷酸样,没人相信,只好回到家,梳好头,戴好头巾,换了一身衣服后,再出来见刘琮。
随从看见司马徽就是刚才的老翁,知道惹祸了,惊恐万状,连滚带爬地去报告刘琮。
刘琮急忙起身,上前给司马徽叩头,诚恳道歉。
司马徽哈哈一笑,对刘琮说:“你不必这样,不然反倒让我感到十分羞愧。我喜欢自己耕作,你又不是不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一次,邻居养的蚕该结茧了,却没有簇箔(簇,供蚕结茧用的麦秸丛。箔,育蚕用的席子)可用,就来向司马徽家借。
司马徽就把自己家用的簇箔借给了他。
有人不解,问他:“一般人借给他人东西,都是别人急需而自己闲置没用的时候。可如今他和你都迫切需要簇箔,你为何借给别人呢?”
司马徽回答说:“别人来求我,我如果不借给他的话,他就会感到很羞愧。哪有因为这么点财物而让人羞愧的道理呢?”
司马徽对人极好,从不说别人的短处,跟人说话时,从来不问别人的好恶,都说好话。无论何时何地,他的嘴边总是挂着一个“好”字。
有一次,有人告诉司马徽,说是自己的儿子死了,司马徽不假思索地回答说:“很好”。
司马徽的妻子知道后,责备他说:“人们认为你德高望重,所以才告诉你。你怎么能够听说别人的儿子死了,还对他说好呢?”
哪知司马徽回答说:“你说的话也很好。”
因此一事,到了明代,司马徽便被人们称为“好好先生”,成语“好好先生”即来源于此。
司马徽结识很多名士,与荆州名士庞德公等人,以及客居襄阳的韩嵩、石韬、孟建、崔州平(崔烈之子)等名士均有交往,关系甚密。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南征,获得了司马徽,本想重用他,但司马徽不久就病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