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 景定五年(1264年)

李春叟(1219-1298年),字子先,赐号梅外处士,东莞南城白马人,理学家李用之子。师番禺李昴英之门。景定五年(1264年),特奏入士。历惠州司户、肇庆府司理、德庆教授,任满归。(引自《东莞历史人物》)

诗词代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李春叟的一首送别诗。景炎三年(1278年)二月,文天祥任潮、惠开府,组织抗元力量。榴花村人布衣熊飞,乃是李春叟的妹夫,他带领乡兵投军文天祥,在送别时,春叟做此诗。“白发”、“丹心”一联,写熊飞一心报国,抛家庭,别老母。“划开云路”、“挽落天河”两句,写熊飞部队出发时,健儿们身沐大雨,志气干云,“云路”为之“划开”,“天河”也可以挽落,诗句何等雄豪,可谓掷地有声。尾联勉励熊飞,献身祖国,挽救垂危。战死沙场,何等壮烈,临歧握别,何必儿女情长?送亲友从军,即使生于今日,也不敢作“马革裹尸”这样的不吉之言,七百年前的李春叟,竟无所顾忌,而这也正是他满腔爱国热情喷涌而出的真实写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诗首先赞扬了文天祥屡败屡战、为救国而慷慨赴义的“铁石心肠”,慨叹宋朝缺乏为挽救祖国垂危而毛遂自荐的人,指斥那些投降强敌,像李陵一样的民族败类。“毛遂少”,“李陵多”,国事如斯,痛心疾首。对文天祥的赞扬,对投降者的斥责,正是李春叟爱国热情的流露。

来源:袁崇焕纪念园微信公众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