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鸽为什么能从千里之外归巢?这一直是人们感兴趣的问题。

许多科学家在研究,有的说信鸽是靠磁场归巢的。信鸽头颅内有带磁性的物质,它能从此感受地球磁场的变化,并以此来导航归巢;

有的说信鸽是靠太阳的位置辨别方向的。信鸽依靠远处观察到的太阳的位置,与鸽棚观察到的太阳位置的差别来定向归巢的;

这些说法都有一定的根据,但我在饲养过程中发现依靠记忆辨别方向也是信鸽归巢的因素之一。

我养了二十几只信鸽,平时我喜欢观赏它们的生活习性。我发现信鸽具有惊人的记忆力。

雏鸽出壳十几天,父母鸽一飞到窠里,它们就要父母鸽喂食。而当其他鸽子飞到窠里去,它就会竖起刚长出来的羽毛,显得十分警惕,有时还用嘴啄外来者。可见出壳十几天的雏鸽有了记忆。

幼鸽子出棚时更能说明它们有很强的记忆力,并且是依靠记忆来辨别方向的,幼鸽一个多月就要出棚,它们虽然翅膀还不硬,但很喜欢走出棚外,一个个睁大眼睛东张西望,这是在观察四周的环境,认识记忆的目标。

等它们会飞之后,就靠记住的目标找到自己居住的鸽棚。

我做过以下试验:我把一对亲鸽同时孵出两只幼鸽,两只幼鸽长到30天,我把幼鸽甲每天拿到棚外走走,让它在棚外玩耍,观察、认识记忆的日标。

我把幼鸽乙一直关在棚里,不让它看到棚外的情形。这样过了14天,我同时把两只信鸽放出棚外,并赶它们飞翔,结果幼鸽甲飞上天后能到鸽棚归巢。而幼鸽乙一飞上天后就迷失了方向,没能归巢。

这说明,幼鸽在出棚时是靠它认识到的记忆目标找到自己的巢。

把陌生的成年鸽“开家”也可以看出信鸽依靠记忆目标寻找自己的巢。我做过以下实验:

我从花鸟市场买来两只成年鸽,喂养了一段时间后,分别让它配上对,生了蛋,各喂一只小鸽子,培养它们对这个陌生鸽棚的感情。

然后我把信鸽甲用橡皮胶封住翅膀,让它们在鸽棚外走走,熟悉环境。

而把信鸽乙一直关在棚内不让它看见棚外的环境,过了一段时间后,我把信鸽甲翅膀上的橡皮胶拆去,把它与信鸽乙一起放出棚外,结果两只信鸽跟其它信鸽一起飞了起来。

信鸽乙在天上飞了几圈后,径直飞走了,再也没有回来。信鸽甲虽然也离开了鸽群飞,但飞了一会儿就停在对面的高屋顶上,长时间东张西望,寻找目标。

一个小时后又飞了起来,不知去向,过了半天又回来了,回来时就停在对面的高屋顶上东张西望,这是它在核对记忆目标,最后确定了自己的棚位置便飞回鸽棚。

这个实验也证明信鸽先要找到记忆目标,然后再依靠记忆目标归巢。

至于把信鸽拿到远处放飞,更能说明它靠记忆归巢。归途中,信鸽一飞到鸽棚上空很远的地方就收拢翅膀滑翔下降,这是它凭着记忆的目标发现它的巢就在附近。

我做了以下实验:我把4只上壳后几个月的青年鸽分为两组,每组2只。我把甲组2号青年鸽经常拿出去由近及远的放飞,距离为5里、10里,最多不超过20里。

每次放飞的方向不同,目的是要它们熟悉这个城市,寻找归巢的记忆目标,乙组2只信鸽不拿去放飞,只在家里每天放两次出棚飞翔。

一个多月后我托人带到100公里外的长兴岛放飞,结果甲组两只青年鸽2个多小时就归巢了。乙组2只青年鸽,其中一个过了一个多月才归巢,另一只一直没归巢。

这个试验证明,信鸽从远外归巢,也要靠记忆。

信鸽协会进行信鸽竞翔时,也总是由近到远,一站站地向远外放飞。归巢率就高。事实证明,如果把信鸽一下子送到千里之外去放飞,归巢率就明显下降

这大概是信鸽由近到远放飞时它每站都留下记忆。信鸽的视力很发达,它的眼睛能进行双重调节,能调节水晶体与角膜的距离,也能调节角膜的凸度。因此它能看清远处的目标,留下深刻的记忆。

放飞时,它能依靠沿途留下的记忆,摸索着归巢。没有经过由近及远的训练,一下子送到千里之外放飞的信鸽,由于没有沿途的记忆的目标,要归巢就比较困难。

我还发现信鸽记忆力很持久,我有一只鸽子送给朋友两年多,后来居然逃回来了,一回来就回到原来的巢里。这不是偶然的,许多事实表明。信鸽即使离开自己的家,一年、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还能飞回自己的老家,而且一旦回到棚里它就能跳进原来的巢。即使时隔很久,它也能一眼认出原来的配偶。

我还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我把两只在我处喂养的信鸽送给朋友饲养,饲养了一段时间后,他把两只信鸽放出鸽棚,这两只就飞回我处,我把这两只信鸽再捉回朋友处。

反复多次,两只信鸽对两处的鸽棚都熟悉了,我不喂食,而朋友仍定时喂食。这两只信鸽肚子一饿,就飞到朋友处觅食。

几次之后,这两只信鸽能往返两地飞翔,充当我们的信使,为我们传书。这个实验也证明信鸽归巢是依靠记忆的因素之一。

知道了记忆也是信鸽归巢的主要因素之一的道理。我们在训飞信鸽时就可以利用这个特点,有目的地加以训练。

比如幼鸽子在不会飞时就让它走出鸽棚,使它对鸽棚有印象,这样幼鸽就不容易飞失。

鸽子长到3、4个月时应当把它们捉到5、60公里外放飞,扩大它对环境记忆。竞翔前更要由近到远,一站一站地飞。这些工作做好了,对提高信鸽的归巢率和归巢速度是不无禆益的。

END

文|汪慧强

谢阅读!喜欢本号可添加关注,鼓励请点赞+评论,我们下一篇文章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