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德安里建筑群航拍图(摄影:张声金)

德安里,位于普宁故城洪阳镇南村,是清朝广东水师提督方耀家族集居寨,占地面积6.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始建于清同治十年(1871年),时任潮州总兵的方耀偕同其兄弟在家乡洪阳(县城)营造德安里老寨,聘请能工巧匠参与德安里的规划设计,光绪十六年(1890年)德安里全面建成。德安里老寨的建筑格局俗称“百鸟朝凰”,中寨和新寨的建筑格局是潮汕传统的民居“驷马拖车”,建有官厅、祠堂、佛堂、书斋、餐厅、库房、阁楼、寨前广场、后花园等,外修“护寨河”,房屋总数773间,是罕见的府第式巨型建筑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德安里老寨和中寨(来源:德安里)

德安里是潮汕地区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历史时期较长的巨型府第式村落。整个建筑组群由三部分有机联系组成,每一部分又是一个独立完整的富有特色的建筑组群,一组“百鸟朝凰”、两组“驷马拖车”,每组里面又有很多座独立的造型结构,各具特色而又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建筑物。其规模之浩大,国内罕见。《潮州府志》载,潮人“营宫室必先祠堂,明宗法,继绝嗣,崇配食,重祀田”。因此,德安里老、中、新三寨都以大宗祠为中心,其他各种建筑须按次序环绕大宗祠而建,形成一个内为府第、外有沟渠寨墙环绕的潮汕围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德安里新寨(来源:德安里)

德安里虽历沧桑巨变,但整体建筑保存较完整,其规模之大,建筑式样之齐全,堪称潮汕建筑艺术的奇葩。它凭借罕见的建筑布局和独特的设计风格,被编入华南理工大学建筑系的民用建筑教科书中。现已建成德安里博物馆、德安里美术馆、德安里古玩城等文化产业单位,还开辟了“古玩墟”(每逢周六为墟日)。更被评为国家级AAA旅游景区、中国传统村落、广东省首批古村落、第五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广东省社科普及示范基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德安里景区大门(来源:德安里)

德安里拥有厚重的文化历史内涵。方耀是潮州的先贤,著名汉学家饶宗颐1949年编纂的《潮州先贤像传》专门为他立传。德安里的建寨历史虽然只有140年,人口也不算多,却人才济济,清咸丰、同治年间跟随方耀征战粤闽的洪阳方氏族人中,有16人因军功被朝廷封为守备(正五品)以上官职。

德安里寨内发现的珍贵文物有普宁县抗战殉难军民纪念碑记、民国时期的《国民公约》壁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普宁县抗战殉难军民纪念碑记(来源:德安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德安里中寨祠堂民国时期壁画(来源:德安里)

洪阳城德安里的村民,至今仍保留着除夕夜吃“粿汤”的独特习俗。这一习俗的由来,要追溯至方耀的祖母(后人称“郑太君”)。方耀一族原居洪阳镇城内西村,方耀兄弟有六人,家里常常穷得揭不开锅。除夕夜,好心的邻居送来几个“粿”(潮汕人逢年过节祭拜时必备的由米粉或番薯粉做皮的包馅食品)。郑太君面对膝下孙儿饥饿的眼睛,颇为难——邻居送来的几个粿,如何平均分给六个饥肠辘辘的孙子呢?即使每人分得一个粿,还是吃不饱的。怎么办呢?稍一思索,郑太君有了主意,削了半锅萝卜丝,再将几个粿打碎了,熬成一锅热气腾腾的粿汤。除夕夜,方耀全家就以这一锅粿汤作为年夜饭。后来方家家境逐步殷实,斥巨资营建德安里。方氏族人约定俗成地在每年除夕夜团年饭之前先吃一碗粿汤,以纪念贤惠的郑太君和家族艰辛的发迹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