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走近非遗看宝鸡|西山酒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走近非遗看宝鸡|西山酒歌

视频|西山酒歌专题介绍

西山酒歌是在宴席上边猜拳饮酒、边演唱的歌曲,流传于宝鸡市陈仓区西部山区凤阁岭一带,据传产生于两汉时期。它的内容丰富,语言幽默,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是最具原生态的民间群众自娱自乐的一种说唱艺术,也是西府民歌中的一种艺术形式。

01西山酒歌

西山酒歌分许多类别,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下演唱不同类型的酒歌,但传承至今的只有几十种。有欢庆丰收时唱的《雀雀算账》,有朋友聚会时唱的《大吉利》,有结婚喜庆时唱的《闹洞房》,还有老人祝寿时唱的《祝寿歌》等。它还会出现在很多场合,如孩子满月、过年过节、丧葬白事等,只不过家有白事时,到第三年才能唱酒歌。唱酒歌时,谁唱错了字就要被罚酒,如《螃蟹拳》、《洛阳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山酒歌的唱词大部分来源于民歌,朴实顺畅、通俗易懂;另一小部分唱词则是古代文人的作品流传,歌词工整、唱法严谨。唱词反映了人们对生产生活的感悟与理解,诙谐幽默,寓意深刻,具有教化育人的作用,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曲调有当地社火小调、关中眉户调、陕北民歌调、青海花儿调、四川号子调等等。唱词与酒令融为一体,形成了我市西部山区一种特殊的极具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

因这种艺术形式以前未受到人们的重视,失传曲目较多,抢救和保护工作迫在眉睫。西山酒歌已列入宝鸡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02西山酒歌传承人——赵玉明、逯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玉明,男,汉族,1938年2月生,陈仓区凤阁岭镇毛家庄人。自幼喜欢民歌,热爱民间艺术,跟随村里的老艺人赵石娃、王建维学唱西山酒歌。此外,他还长于组织地台社火,被当地群众称为“社火模子”,并担任毛家庄社火会会长。

赵玉明不仅擅唱《雀雀算账》、《大吉利》、《祝寿歌》等曲目,还对西山酒歌进行了搜集整理,并积极向年轻一代进行传授,使西山酒歌的传承后继有人。他的歌声慷慨昂扬,委婉动听,表演诙谐幽默,朴实顺畅,演绎了西山人豪放的性格和对生活的热情。2007年春节,参加了宝鸡市“古韵迎春”文艺晚会演出,贏得现场观众的赞誉;2010年11月,参加了陕西省第二届农民文化节演出,反响强烈。赵玉明现为宝鸡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和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逯鸿,男,汉族,1965年7月生,陈仓区凤阁岭镇毛家庄村五组人。他自幼爱好文艺,上小学时就被挑选为文艺宣传队员,中学期间多次被评为学校的优秀文艺骨干。1987年3月,被聘用为凤岭乡交通行政管理员,一干就是15年,其间先后担任过文化站站长、团委副书记、司法办调解主任、电影放映员。后回到村里当选为村支部副书记、书记。

逯鸿拜本村老艺人赵玉明学唱酒歌,经过多年的努力学习和不断摸索,掌握了西山酒歌的说唱技巧。他心里装着二三十首酒歌曲词,有庆丰收时唱的《雀雀算账》、老人祝寿歌《尕老汉》、结婚喜庆时唱的《秦晋两国相交好》等,并一字不漏地传给本村的年轻后生。2005年他与本酒歌艺人组建西山酒歌演唱团,因无活动场所,逯鸿就让酒歌演唱团在自己家中排练,并不计报酬提供烟、酒、茶、便饭等。逢年过节、孩子满月、老人过寿、亲友聚会、红白喜事都是他和演唱团登台露脸之时,毛家庄村的老人也唱、年轻人也唱、小孩也唱,虽然无谱无曲,都是口传心授,乐在其中。

2007年,他参加市文化局举办的“古韵迎春″文艺晚会登台演唱西山酒歌;2008年,在陕西卫视录制的“我为奥运吼秦腔″节目中演唱酒歌;2010年应邀参加了宝鸡市心连心艺术团安坪沟慰问演出;2010年11月,组队参加了陕西省第二届农民文化艺术节演出,获得优秀节目奖。2012年5月,参加了宝鸡市第五届社区文艺汇演。逯鸿现为宝鸡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END-

视频资料 | 市文化和旅游局

文字资料 | 《宝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

图文编辑 | 吴茜

责编 | 杨玲玲

审核 | 许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