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劳动群体金字塔模式划分,由下向上逐步渗透
围绕城市建设、企业发展及人民生活服务,各行业诞生出不同类型的岗位,这些岗位需求灵活,用工量大、用工时间不固定,易标准化培训上岗。灵活用工有效解决企业用工需求不确定等问题。目前,灵活用工市场涉及到的岗位主要聚焦在生活类、职能类和专业类,服务业岗位居多,涵盖的人群按照劳动群体金字塔模型可划分为蓝领群体和白领群体。其中蓝领群体体量更大,主要是因为在近年来城市服务业快速发展,围绕消费者生活起居、衣食住行等岗位的用工需求增加,同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对专业类人才如律师、IT人才的需求也在增加。因此,灵活用工自蓝领生活服务业向白领服务业逐渐渗透。
活的就业方式或将成为更多劳动者未来的选择
根据《2020-2026年中国灵活用工行业投资潜力分析及市场规模预测报告》数据显示:灵活用工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与成熟市场差距明显。
灵活用工行业高速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我国灵活用工市场规模将从2014年的232亿元预计增长至2023年的177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在20%以上,增长迅猛。对比欧美,我国灵工市场空间广阔,未来5-10年市场规模增速有望维持在20%以上。
截至2021年2月,中国互联网网民规模已达到9.89亿人,其细分领域如网络购物、网络视频、网络支付等,用户量至少超过7亿。便捷的网络为广大劳动者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除了围绕互联网发展起来的运营、产品等岗位之外,也诞生了很多自由职业岗位。

企业数字化”浪潮席卷而来,时代变了,工作方式也变了。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很多企业遭遇生死存亡的考验。这一艰难时刻,也为企业的雇佣关系带来了一场深刻的变化。
在企业自身业务不能正常开展的情况下,更多企业开始关注灵活用工,企业灵活用工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
灵活用工是从企业雇主角度而言,是对劳动者不同于标准雇佣模式的用工的灵活调配和使用;灵活就业是指劳动者灵活获得劳动报酬的就业方式。
新的“就业形态”与灵活用工
支持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支持劳动者通过临时性、非全日制、季节性、弹性工作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实现就业。
研究完善支持灵活就业的政策措施,明确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人员劳动用工、就业服务、权益保障办法,启动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抓紧清理取消不合理限制灵活就业的规定。
平台经济新业态的发展源自于“互联网+”的逻辑,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数字革命对传统的用工方式也带来巨大变化,包括上班的方式,考核的方式,管理的模式,沟通模式等变化。
这种变化对原来全员“朝九晚五”的统一固定工作模式带来变化,工作可以是远程的,工作可以是没有固定工作场所的,沟通可以是随时的,管理可以是结果导向的,工作可以是灵活的等。
伴随众多新职业的涌现,新业态下的就业形态正在蓬勃发展。截至目前,中国灵活就业从业人员规模达2亿左右,其中有7,800万人从事依托互联网平台的新就业形态。

灵活用工市场发展现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灵活用工产业图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灵活用工市场发展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部分劳动者可以在主要工作之余选择其他就业方式作为副业,另一部分劳动者也可以直接选择灵活的就业方式,灵工劳动者层级差异化减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分析认为,在未来有关灵活用工行业规范发展的政策出台基础之上,相关政策能够有效保障灵活劳动者的个人权益,也会有更多劳动者参与灵活的就业形式。同时灵活用工也会向中高端人群渗透,劳动者就业方式选择更广,有效帮助人力资源配置更合理,充分发挥劳动者的市场价值。
来源:知乎-盛世嘉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