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子的疾病,大多数是消化系统及呼吸系统的疾病。只有了解了鸽子消化系统的构成及其各自的作用,才能得心应手地对付鸽子的疾病。

跟其它动物一样,鸽子并不是直接吸收吃进去的食物的,而是消化器官(消化管道)吸收食物的养分,并通过血液、淋巴液等体液传输到身体各个组织,被利用吸收。

食物从口中吃进去,到最后被消化器官的一部分肠道吸收的过程稍作消化。

但是,吃下去的食物并不是立即被消化的,未被消化的食物下达到肠道,中途一旦被组织吸收后成为排泄物,并与继续下达到肠道的其它化合物一起进入总排泄腔,成为粪便以后通过肛门排出体外。

作为鸟类这时从肾脏排泄出来的排泄物(小便),在总排泄腔与粪便混合一起被排泄出来。

鸽子粪中的白色部分就是尿液。当肾脏出现病状时,这部分就会变成透明的水样物质。

消化器官由以下部分构成:

嘴(口腔)→食道→嗉囊→腺胃→肌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一结肠一总排泄腔一肛门。

它们各自担当以下的作用。

一、口腔

跟哺乳类动物不同,鸟类没有嘴唇和牙齿,所以从嘴里吃进去的东西,不经咀嚼直接通过在下腭上的舌头,经咽喉送入食道。

虽然有唾液分泌,但是数量极少,主要起到容易吞咽坚硬的种子及谷类的作用,在饮水时,鸽子有与鸡一样可以不伸脖子就能饮水的构造。

二、食道、嗉囊

从咽喉吞入的食物(饲料),没有什么变化就通过食道进入到嗉囊。

当食物进入到嗉囊时,嗉囊的肌肉和皮肤的肌肉一起间隔一定时间收缩,将贮存在嗉囊里的食物与从嗉囊分泌出来的粘液(嗉囊液)和唾液、食道粘液混合在一起,在高温的作用下(41°C——42°C),变得柔软膨松,再从嗉囊下的腺胃转移到肌胃。

因为嗉囊几乎不能分泌消化所必需的发酵素,所以,可以肯定地说,它并不能承担消化的作用。

三、腺胃

腺胃自身会作规律性收缩运动,腺胃的粘膜(内侧的膜)能分泌蛋白,分解酵素,帮助消化。

四、胃

从腺胃到筋胃的连接部开始变得狭窄,内部生长绒毛。肌胃的肌肉壁较厚,内部的肌腱呈卷曲状。

通过这发达的肌内层的强烈收缩,压迫内容物质,特别是内部如坚硬的无机物(如小石子)时,内在更强,内容物质更容易被磨碎。

就是这样从口腔吃入的食物到肌胃,通过食道、嗉囊等粘液,加上胃液混合其中,使之变成糊状物质。

这种物质被称作食糜,食物变成食糜的阶段,其中的蛋白质在一定程度上已被分解,但是因其他有机物没有被分解,所以几乎未被吸收。

因肌胃的粘膜较厚,分泌腺较难分泌,可是多少能分泌些,如胃蛋白酶之类的蛋白分解酵素。

五、肠道

十二指、空肠、回肠,统称为小肠盲肠、结肠、直肠,统称为大肠。

1、小肠。食糜从胃下到达小肠,与胰液、胆汁及肠液等消化液混合,蛋白质分解氨基酸、脂肪分解脂肪酸和甘油,碳水化合物分解成糖份而被肌体吸收(可是鸽子并不象鸡和其它动物那样,它没有胆囊,脾脏中具有分泌胆汁的腺组织,并有二根输胆管通入十二指肠)。

这样,像腺胃、肌胃等在肠道之前的消化器官,起到了帮助在肠内消化的多种作用。

消化的目的是在肠道,特别是小肠内才刚刚完成的。小肠的构造是在它的粘膜(肠道内侧的膜)上有无数肉眼看不见的被称作绒毛的小突起物,上面分布着毛细血管和淋巴管,起到了使小肠吸收的养分的作用。

另外,小肠不停地通过收缩、弛缓(蠕动),将肠内物质混合聚拢送入大肠。肠道的蠕动并不受动物自身的意志所支配,而是受动物自律神经。鸽子的小肠平均长度为9厘米。

2、大肠。鸽子较长小肠与大肠相比明显较短,仅有5厘米。从小肠到大肠的联接部左右附有一对盲肠,食糜几乎不进入盲肠,直接进入大肠。

一般动物的盲肠不起作用,但鸟类通过盲肠内细菌的作用,能够分解坚硬的纤维物质。

另外鸽子摄入的90%的饲料是通过小肠吸收的,水分也几乎在小肠内被吸收,到达大肠时已所剩无几,形成较硬的粪。以上概略介绍了鸽子的消化器官,如果这些器官的作用受到阻碍时,就会发生各种疾病。

球虫、毛滴虫、蛔虫等寄生虫的严重感染,就会破坏肠道的机能,妨碍它吸收养分。

更厉害的是,沙门氏菌、新城疫病毒等不仅能侵害消化器官,而且会引起全身的症状。

因为这一系列疾病,都能通过早期治疗以及定期预防用药而防患于未然,所以需要组织有计划的措施,实施卫生监督。

END

文|布念村

感谢阅读!如喜欢本号可添加关注,鼓励请点赞+评论,我们下一篇文章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