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艺舟双楫

书法理论著作。包世臣著。该书内容包括论述作文、作书两部分,是《安吴四种》之一,对中国近代书坛影响很大。作者论书一反清代书坛对赵孟頫、董其昌的偏爱,对改变清代书法风气具有重要影响。其书法理论的立足与方法,都与前人有所不同。

艺舟双楫》“论文”四卷,多评析古文作法和作者所崇向者,亦录所作书序,及碑版等。论书”二卷(别名《安吴论书》)为阐述学书的方法。上卷分《述书》上、中、下等三篇,及《历下笔谈》、《国朝书品》、《答熙载九问》、《答三子问》、《自跋草书答十二问》、《与吴熙载书》、《记两笔工语》、《记两棒师语》与《论书绝句》等,下卷有《(书谱)辨误》、《删定(书谱)》、《(十七帖)疏证》、《邓石如传》以及诸题跋杂论等。其中《述书》,上、中两篇叙述了“始于指法,终于行间”的学书经历,而下篇则论述了侧、勒、努等用笔之法。《历下笔谈》分析了书体的演变,指出:“北朝隶书,虽率导源分、篆,然皆极意波发,力求跌宕。凡以中郎既往,锺、梁并起,各矜巧妙,门户益开,踵事增华,穷情尽致。”“北碑体多旁出,可见其崇尚碑学的书艺观点。《国朝书品》把清代书家分为神品、妙品、能品、逸品、佳品五类,而妙品以下,各分上下,共为九等。而于《答熙载九问》、《答三子问》、《自跋草书十二问》等文,则以问答的形式,详细地阐述了关于真、草、隶、篆等各个方面的问题。

总之,包氏评析汉代以来笔法之源流,提倡碑学,开辟书法的新途径,对后世书风的变革,颇具影响。道、咸之后,北碑盛行,而《艺舟双楫》实具开山之功。它推动了大批有识之士,在艺术实践上取得很大的成就,从而形成了有清一代的书法新貌。但是,作者所论书派之源流,往往带有偏激之见。

6、《书概》

(清)刘熙载著。一卷。刘熙载, 清代文学家、书法理论家。字伯简, 江苏兴化人。道光进士。曾主讲上海龙门书院。《书概》为作者所著《艺概》(文概、诗概、赋概、词曲概、书概、经义概)中的第5卷, 论及历代书家、碑帖、传授渊源、笔法变迁、书逸遗事等。内容广泛, 语言简练, 对书法的源流及笔法等, 均有独特的见解。

7、《金石萃编》

是一部金石学著作,一共一百六十卷,清人王昶著,成书于嘉庆十年(1805年),本书著录辽、金以前的碑石刻辞1500余通。体例规范、完备,兼具存目、录文、摹写、跋尾之长,为集历代金石学大成的著作。所收诸碑,以时代先后为序,先录碑文,若碑文残缺或漫漶不可识者,则据文献记载补入,注于其旁。凡遇碑文为篆、隶或古文、别体者,则摹录原作字形,再加以训释。诸碑题额、碑阴、碑侧都详为甄录,并详记各碑行数、字数及尺寸。凡前人金石著录、跋尾及文集中涉及该碑刻的文字,皆分别录入,附录于该碑之后,最后则加以自己的评论。本书颇近于类书的体例,收罗广博,检阅方便,为研究金石书法的重要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