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

先说两条新闻。

一条是,昨天上午,202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开考。

据国家公务员局数据,今年共招录2.57万人,却有157.6万人通过了资格审查。

统计下来,大约61个人竞争1个岗位。

在一些热门城市,比如北京,招录比远远超过了这个数字,多数岗位都是百里选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全国范围内,千里挑一的岗位也不少见。

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东莞调查队业务科室一级科员”一职,报名人数就超过3000人。

三千多报名者中录取一个,竞争的激烈程度不难想象。

这是最近三年来,报名人数最高的一次,就连媒体也称之为史上最惨烈国考。

另一条消息是:高校毕业季临近,清华北大毕业生争抢到深圳当中小学教师的话题,又被提起。

2019年9月,深圳龙华区教育局启动2020届校园招聘。

491个中小学教师岗位,共吸引了3.5万名应届生报考,报录比约71:1。

491人中,来自北京大学的有48人、清华大学的有28人,其中博士11 人。

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共有423 人,占比86.2%。

龙华区教育局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激动得都快要哭了。

他对记者介绍,龙华区近三年招聘的清华、北大毕业生,约有140人。

三年前,龙华区招聘来的中小学教师,还主要来自省内的湛江师范学院等学校。

中间有个别华南师范大学的,已经算是学历很高了。

三年后,清华北大的高学历学生,已经开始争当深圳的中小学教师了。

而且可以预料,今天深圳中小学招聘,清华北大报名的人数,只会更多。

为什么,公务员考试竞争如此惨烈?

为什么,顶尖大学的学生宁愿放下面子,去俯身低就?

他们不是被迫选择。

在经济内卷化和疫情的双重外部压力下,一份稳定且让人有底气的工作已经越来越少。

而那些毕业于知名高校的年轻人,就算降维打击,也拥有比常人更多的选择能力。

2

很多人都不知道,一份深圳中小学教师工作,到底意味着什么?

龙华区教育局在2019年曾公开表示,待遇领跑全国。

待遇究竟有多高?

本科生年薪26万,研究生28万,全日制博士奖励20万。

优秀毕业生额外奖励3 万到8 万,还可以优先申请人才住房、长租公寓。

此外,全年带薪休假超过165 天。

不用为住房担忧,全年带薪休假时间将近一半,毕业起薪就超过20万。

同龄人在写字楼里熬夜加班,超过35岁就焦虑无比。

比起他们,这份工作,已经不仅是有点钱、有点闲,还有尊严。

基层公务员,或是事业单位,很长一段时间里,也曾经被大众认定是一个低待遇的岗位。

事实上,并不尽然。

去年,一张浙江余杭区的招聘公示的截图在网络疯传。

这份公示名单里,清一色是来自清华北大等名校毕业生。

其中有8个岗位,来自街道办事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友们纷纷为名校学生低就而惋惜,但现实很快打了他们的脸。

来自《南方周末》的消息透露:

余杭区面向“清北”引才时,当地都会先以事业编制,解决毕业生身份问题。

硕士生参照正科级薪酬水平,享受绩效工资福利待遇,博士则参照副处级。

被引进的清华北大毕业生,如果不以事业编进入,还可以成为年薪制的政府雇员。

博士学历的中级雇员,年收入约38万元、硕士约为35万元,此外还有数万元的各项补贴。

竞争如此激烈,就连名校毕业生,也不能总占住,那些看起来就很光鲜的位置。

但你不得不承认:一个不错的学历,就算不能保证你站上巅峰,但大概率能保证你不会跌入谷底。

3

有一句话很戳心。

这是一个纷繁复杂的年代,有很多种方式,可以通向成功。

但大多数时候,社会资源和财富资源的分配,依旧是看你的竞争力,是看你的位置与平台。

所谓学历,所谓你毕业的大学,就是最容易看到的竞争力。

这种影响,就连对你的下一代,也不例外。

去年,有条消息被全网热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友爆料:

成都某小学入学面试,要求家长,带照片和身份证件,还要带“父母学历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有人猜测,该小学筛选的标准是父母毕业于211院校。

沸沸扬扬的质疑声中,校方不得不公开回应,要求学历登记,是为了以后搞活动方便联系。

但明眼人都知道,这不过是一种托辞。

报道中的这所小学,是所民办私立学校。

私立学校为了保证教学质量,通常都会有一种潜规则。

那就是优先录取有高学历父母,或良好家境的孩子。

在他们看来,只有自身足够优秀的父母,才会对孩子的教育真正重视,才会和学校日常配合。

要求家长展示出学历证书原件,就是为了便于迅速筛选出他们中意的学生。

你可以说,这个学校太势利。

但也不能不说,这是学校已经检验过无数次且有效的识别方法。

当然,会有一些低学历且过得不错的人,但这些充其量只是个例。

这真是一个看学历的年代。

学历,不仅是身份的标签,也正在成为阶层识别与区分的硬通货。

4

今年国庆长假,我回了趟老家,和几位小学同学聚了聚。

很是感慨。

因为家境贫困,或是从小贪玩,他们都没有读过大学。

初中或高中毕业后,他们就辍学,去了珠三角的厂子里打工。

二十多年过去了,他们在人海中摸爬滚打,活成了不同的模样。

过得最差的一个同学,在广州的工厂中被机器轧断了手指,现在在镇上的石材厂当保安。

每个月2000多块钱的工资,休息两天,要养两个小孩子,日子捉襟见肘。

大多数的同学,打工赚了一笔钱后,回老家建了新房,然后有了自己的小事业。

或是搞了林木种植,或是开了小超市,或是买了货车跑运输。

聊天中,他们说得最多的话,是累,是赚不到多少钱。

事业最成功的一个同学,在外地赚了第一桶金,然后回家乡开了个规模不小的农场。

有家禽养殖,还有农家乐。

但疫情一开始,生意一落千丈。

他现在发愁的是,银行的贷款马上到期了,如果农庄再无起色,可能面临倒闭。

导演王潮歌,有篇著名的演讲,名字叫《听说,绝大部分人死于36岁》。

他说:

12年一个轮回,到36岁,家庭、工作、生活都趋于稳定。

有人在36岁的时候会倦怠,每天做同样的事、吃同样的饭、走同样的路。

到36岁后,他们就会截然分成两种人:一种重复着36岁;另一种就是开始寻找新的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不想说,那些过得糟糕的同学,做错了什么。

我也不觉得,他们就是这样了。人生命运跌宕,未来一切皆有可能。

只是有些选择,当时未曾在意,而真正知道后,已是一二十年以后。

这个世界,就是如此残酷:

你少吃了读书的苦,那么就一定会多承受生活的苦。

5

在《超级演说家》里,刘媛媛说:

命运的手掌里,是有漏网之鱼的。

但真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成为那条从普通人中脱颖而出的鱼。

为什么要去读书

就是即便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也能依靠自己,用一生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

就使你生而平凡,也能活成不一样的模样。

有个段子说:

你看上大学有什么好的,考了三次才考上的马云,也成为首富。

然而,如果学历无用,上大学不好,马云能去考三次??

如果你还不相信,就去看看那些努力去考公务员的人。

去看那些,即便当了中小学教师,也依旧待遇优渥的清华北大毕业生。

在《亲爱的安德烈》中,龙应台曾写道: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拥有选择的权利,你可以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希望所有看到这篇文章的人,都别再被又蠢又坏的读书无用论骗了。

最怕你碌碌无为,还觉得学历是一张废纸。

希望每个读到这篇文章的家长,都能告诉自己的孩子:

孩子,读书是为了让你拥有不一样的视野,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

就算你出身寒门,也能通过读书这条路,通向稳定和自由。

就算风云变幻,读书也能让你免于生活沦落,和阶层下滑, 你依旧能看到不一样的世界。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