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越来越多的文化消费方式进入人们的生活,绝大多数地方剧种都在日渐式微。昔日流光溢彩的“太湖一枝梅”——锡剧也面临着剧团体制机制落后、人才匮乏、新优秀剧目不多、剧场建设滞后、文化氛围较淡薄等种种发展困境。锡剧振兴,路在何方?

近日,无锡出台《锡剧振兴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下称《行动计划》),针对锡剧发展之“痛”,开出系列“良方”——建成锡剧艺术中心和锡剧特色小剧场,引进紧缺人才,尝试通过“锡剧+”的方式来推动锡剧艺术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擦亮这一城市文化IP,把无锡建设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最具特色的“锡剧第一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补齐短板,“硬件”“软件”皆需提升

“锡剧艺术中心春节期间的演出节目单排定,好几场我都想去看。”位于梁溪区长大弄9号的锡剧博物馆变身艺术中心后,环境设施和配套服务得到提升,成为“国潮迷”聚集的热门打卡地。中心门前,竖起了1月、2月的节目单,几乎每个周末,这里都有戏上演,既有传统折子戏,也有创新的脱口秀,一场演出票价30元,愿意买单的观众变多了。

锡剧从来不缺少观众,但长期以来,无锡对锡剧剧场等硬件设施的建设投入并不尽如人意。而今,该市出台了《行动计划》,明确到2024年底,将建成锡剧艺术中心和10个以上锡剧特色小剧场。无锡市公共文化艺术发展中心副主任、锡剧名家过之红欣喜地表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契机,政府为锡剧传承发展搭建平台,给予政策,作为锡剧人,也有了更为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助推锡剧艺术在当代重焕生机。

锡剧艺术的传承发展,要更新“硬件”,更需提升“软件”。计划提及,三年内,要推出2台锡剧大型原创剧目,复排(移植)5台锡剧经典剧目,传承20出折子戏,每年开展200场各类演出……“锡剧艺术的可持续发展,根基是创作、演出、普及和人才培育。”无锡市剧协主席、锡剧名家薛燕告诉记者,作为繁荣地方戏曲的重要力量,无锡市剧协将以《行动计划》为引领,创排《双推磨》《玉蜻蜓》《天女散花》等折子戏,协会原创小锡剧《豫子刺襄·离合》也在全市巡演。

据了解,该市还将探索演出剧场和市属院团“场团合一”的运营模式,优化资源配置,为锡剧创作、排练和常态化演出等提供基础设施保障。“精品创作提升计划”也将同步实施,开展剧本征集和创作活动,建立重点题材库和剧本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练好内功,创作精品 引育人才

“从千百年前的吴歌起始,经清乾隆至嘉庆年间的‘东乡调’‘滩簧’,直到新中国的锡剧,这是一个承载着吴地江南文化艺术历史的剧种。”锡剧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著名锡剧表演艺术家小王彬彬听闻无锡出台《行动计划》,很是欣慰。他表示,锡剧姓“锡”,无论何时,无锡都要以锡剧保护第一区域、第一责任人的姿态,谋划锡剧的发展。在他看来,在这其中,对锡剧人才培养十分关键。

据了解,《行动计划》中首次提出,要实施“锡剧人才引培工程”,对接太湖人才计划4.0,到2024年底,将引进10名锡剧院团紧缺行当和编剧、导演、作曲、舞美等紧缺型人才,并鼓励锡剧名家在锡开办个人工作室。为此,该市将探索与知名戏曲专业院校合作,分批定向委托培养锡剧人才,深化“名师带徒”计划,并为优秀的青年演员举办个人专场。

无锡市锡剧院副院长蔡瑜兴奋地表示,有了相关政策的支撑,无锡市锡剧院将围绕培养和发掘更多优秀锡剧人才,创作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锡剧精品,来激发锡剧艺术活力、创新能力和内生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擦亮品牌,探索“锡剧+”新格局

锡剧是富有江南风韵、无锡风格的城市名片,如何放大这一文化优势,使其成为无锡城市文化最鲜明的IP?锡剧是艺术品,也是文化产品,进入市场才能体现价值,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行动计划》提及,该市将探索“锡剧+”的新格局,以期不断释放锡剧的文化产品属性和潜能。上周末,中国企业家摄影学会副会长沈洵到东林书院采风,偶遇锡剧演员实景演出。他一路跟拍,开心得直呼“非遗进园林,锡剧放光彩!”去年以来,锡剧走出了剧场,来到惠山古镇、荡口古镇、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等文旅地标进行演出,带给市民游客耳目一新的沉浸式体验,好评如潮。根据《行动计划》,锡城将持续开发锡剧实景演出产品,开辟锡剧主题旅游线路,与该市即将实施的“艺术拾珍·美好空间珍珠链”计划和“百宅百院”活化利用工程相结合,将锡剧艺术元素有机融入城市建设、城市更新、城市家具中,打造城市美好生活空间,整体提升锡剧文化氛围。

“鼓励剧团推出优秀剧本演出的小剧场版、驻场版、巡演版和园林版,以适应不同演出环境。”无锡市文广旅游局文艺处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引导各市(县)区在具备条件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景区街区、商业综合体设置锡剧演出展示场所,鼓励党政机关、学校、国有企业单位的相关场地设施免费提供给锡剧艺术表演团体开展公益性演出,让锡剧文化基因渗透到城市各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