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城市就像海绵一样

富有“水弹性”,

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

当久晴或干旱时

又能把蓄存的水“释放”加以再利用。

这样的治水效果,

和谐而又美妙!

我市是国内较早接受海绵城市建设理论的城市之一,以水治水的生态理念和技术早已得到应用和推广。”金华市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燕尾洲公园、梅花公园湖海塘公园等景观工程,都是金华对海绵城市前瞻性的探索和成功实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燕尾洲公园是金华海绵城市建设的代表作 洪兵/摄

近年来,金华市区已在127个城建项目中融入自然渗透、自然积存、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今年元旦新开放的赤山公园,入选浙江海绵城市建设典型案例。截至2021年底,市区35%的建成区已达到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水安全等海绵城市各项指标要求,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华赤山公园入选省海绵城市典型案例 洪兵/摄

  “十四五”期间,全国将分三批支持各地开展全域海绵城市建设示范。金华对标对表↓

2023年之前

计划实施海绵项目78个,总投资69.5亿元,力争55%以上的建成区达到海绵城市标准。

到2030年

进一步达到80%以上,打造人水和谐的全域海绵城市浙中样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少细心的市民发现,在金华市区“三江六岸”近几年新建的沿江公园里,步行道也讲究起变装美颜,有绿色的、蓝色的、也有红褐色的。不仅美观别致,小雨天还不会湿鞋。

事实上,这些城市建设中的细节,正是海绵城市理念的充分体现。通过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达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热岛有缓解、水质有改善”的城市发展目标。

金华市城建专家介绍,海绵城市主要以城市建筑、小区、道路、绿地与广场等建设为载体。小微湿地、下沉式绿地、植草沟、透水砖、沙砾铺装等,一个个看似不起眼的海绵小系统,汇聚起来就能发挥大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金华市大力开展“五水共治”,市区对城市主次道路及地下管网进行全面改造,排水能力大大增强。城市干道遇短时强降雨,积水及时排除,交通不中断,重点路段不积水。“五水共治”与海绵城市建设在理念上高度契合,也为海绵城市的全面推进夯实了基础。

截至2021年底,市区结合建筑与小区、道路与广场、公园与绿地、河湖水系等各种建设类型,完成投资117.9亿元,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海塘公园、梅园、武义江治理、回溪黑臭水体治理、曙光花园污水零直排改造等一批海绵城市精品项目脱颖而出。

“‘十四五’期间,金华对标打造高品质的海绵示范城市,在公园绿廊、防洪排涝、老旧小区改造等建设中,将海绵治水理念转化的惠民成果和福祉,为守护‘浙’里的绿水青山增添金华力量。”金华市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随着全域化、系统性推进,一个以绿色廊道、海绵公园、海绵道路、海绵建筑与地块为主,会呼吸、有弹性的绿色海绵体系,正越来越清晰地勾勒在婺江两岸。

来源|金华新闻客户端

作者|徐朝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