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庄子《人间世》开篇讲到,颜回见卫国国君独断独行,置国民安危生死而不顾,想去劝化卫君,向孔子请行。孔子告诉颜回,如果你做不到内化于己,如何能化于人,更何况是残暴的卫君呢,如此必然危及自身。颜回告诉孔子自己的对策,两次均被否定。于是引出孔子关于心斋的处世养生大法。

搜图

颜回曰:“吾无以进矣,敢问其方。”仲尼曰:“斋,吾将语若。有心而为之,其易邪?易之者,皞天不宜。”

颜回说:“我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冒昧地向老师请教方策。”孔子说:“斋戒清心,我将告诉你!如果有心去做,就能易于做到吗?如果这样易做的话,苍天也认为是不适宜的。”

孔子的意思是说,以你颜回有心有为的做法想要劝化卫君,岂有那么容易,简直就是无事生非,连老天都说不过去。

颜回曰:“回之家贫,唯不饮酒不茹荤者数月矣。如此则可以为斋乎?”曰:“是祭祀之斋,非心斋也。” 回曰:“敢问心斋。”

颜回说:“我家境贫穷,不饮酒、不吃荤已经好几个月了,像这样可以算是斋戒了吧?”孔子说:“这是祭祀所谓的斋戒,并不是心斋。”颜回说:“请问什么是心斋?”

斋戒之斋只是身斋,不是心斋。但是如果连斋戒之身斋尚不能做到,更何况心斋呢?颜回的品德修养已达极高境界,故能安贫乐道,因此在孔子点拨之下,便能马上悟入心斋。

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 ;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孔子说:“你专心一志,不要用耳去听更要用心去听,不要用心去听更要用气去听。耳朵的功能仅止于听物,心的功能仅止于合物,惟有气,才能虚灵而待物。惟有道,才能聚集虚灵之气。达到虚灵之境,就是心斋了。”

这段关于心斋的文字非常简要。需要展开解读一下:

刚开始先要专心一志的去听。这个听不是向外听,而是向内返听,所以说不要听之以耳要听之以心,就是用心去觉知自己的身体。这时最容易觉知的就是自己呼吸的往来。刚开始呼吸是粗重的,耳朵可以听到,专注呼吸久了,呼吸就会变得越来越细,乃至停止下来,这时耳朵就听不到了,但是用心还可以觉知到微细的呼吸。

接着就要用心去听,这时候的可以听到自己的念头的起起灭灭,这个心听其实就是心的觉知,用这个觉知观照念头,渐渐的念头也会止息下来,这时身心合一,只剩一片虚灵之气,所以说不要听之以心而要听之以气。

这个虚灵鸿蒙之气,已然超越于万物之上,故说虚而待物;此气乃是合道而生,所以说惟道集虚。至此已入心斋之境。这一切都是自然而然达到的,无为而已。

颜回曰:“回之未始得使,实自回也;得使之也,未始有回也,可谓虚乎?”夫子曰:“尽矣!

颜回说:“我未闻受心斋之前,确实有个颜回的存在;闻受心斋之后,感到未曾有颜回的存在,这个可谓是虚灵之境吗?”孔子说:“你透彻了。”

所谓心斋,就是进入无我虚灵之境。在这里庄子透露了至人无己的修为之法。

吾语若:若能入游其樊而无感其名,入则鸣,不入则止。无门无毒,一宅而寓于不得已则几矣。

我再告诉你,假如能够进入游名利场而不为名利所动,能够采纳就阐明你的观点,不能采纳就停止不说,不去寻求仕途的门径,也不向人索求标的,心思凝一全无杂念,把自己安住于不可得的境域,那么就差不多合于心斋了。

前面讲的是内修,若能待人接物中亦能达到心斋的境界,则得矣。

绝迹易,无行地难。为人使易以伪,为天使难以伪。

一个人不走路容易,走了路不在地上留下痕迹就很难。用人为有为而为容易落入虚伪,用天然无为而为就难以虚伪。

这两句讲心斋,内修容易应物难,有为容易无为难。

闻以有翼飞者矣,未闻以无翼飞者也;闻以有知知者矣,未闻以无知知者也。

听说过凭借翅膀才能飞翔,不曾听说过没有翅膀也能飞翔;听说过动用心知才能认知,不曾听说过不动用心知也可以认知。

无翼而飞是指进入心斋则能与天地精神相往来;无知而知是指真知无知,故能无所不知。

瞻彼阕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夫且不止,是之谓坐驰。

那些可以观照虚灵之境的人,就能使虚灵的心室呈现真知的光华,这吉祥之光来自心念的止息。如果不能止息心念,就是叫做形坐神驰。

进入心斋,则能虚室生白,通达万物之源,故能无所不知。如果不能止念,落于思想之知,是谓坐驰,不能真知。

夫徇耳目内通而外于心知,鬼神将来舍,而况人乎!是万物之化也,禹、舜之所纽也,伏戏、几蘧之所行终,而况散焉者乎!”

倘若让耳目的感观向内通达而又排除心智于外,那么鬼神将会前来归附,何况是人呢!这就是万物的变化,是禹和舜所把握的要领,也是伏羲、几蘧所遵循始终之道,何况普通的人呢!”

合道方能心斋,心斋明通于道,通过孔子与其最得意的弟子颜回的问答,庄子把儒道的心法奥秘透露无遗,也等于间接告诉我们儒道其实可以相通,至于能否做到就看各自的悟性与实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