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芒草一人高,如今荒地变良田。去年以来,浮洋镇多措并举破解撂荒地复耕复种难题,唤醒“沉睡”土地,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目前约有4000亩撂荒耕地完成复耕复种

在浮洋镇仙庭村的这片耕地,村民正通过机械进行平整,准备开春种植水稻。一路之隔的另一片耕地,则已种上了白菜、芥菜、芥蓝等蔬菜,绿意盎然,生机焕发。而几个月前,这些土地还都是无人耕种的撂荒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浮洋镇仙庭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 方煜:因为历史原因,水利渠系不畅通,村民种植愿望不强烈,导致仙庭村土地出现一大片的撂荒,通过上级党委政府和我们村党建引领,及时统一村组两级思想,凝聚共识,将村土地进行摸查,对撂荒土地权属人和撂荒地块面积、撂荒程度进行归档入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村民同意,仙庭村将全村550亩撂荒地通过浮洋镇三资交易平台进行土地流转,最终交由村里的种粮大户方树深经营管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种粮大户 方树深:当时荒地上的芒草有一人高,我通过用除草机除草后,用中型拖拉机松土,一些不平的用挖掘机修整,然后通过挖掘机修水利。原来水利沟渠基本没了,长满了草,全部重新修复。

经过全力开垦、治理,撂荒地变成了适合耕种的良田,有种植意愿的村民纷纷向方树深承租土地,自主耕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浮洋镇仙庭村村民 朱锡强:我承包20亩田,冬种种了几亩菜,白菜、花菜、包菜、荷兰豆,总共种植近10亩地,剩余的一些准备春耕,种植早造水稻,准备播种。我也看好未来的耕种,政府有扶持,有补助,政策非常好。

浮洋镇仙庭村党委书记 村委会主任 方煜:我们村对土地进行监管、保护,确保土地不再撂荒,提高土地利用率,为接下来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这些土地现在种上蔬菜,在春耕全部种上水稻,达到村水稻自给自足,粮食安全达到保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浮洋镇东陇村,一块块耕地披上“新装”,农户正精心培育秧苗,为开春早造水稻的种植做准备。村口这片耕地上,几个月前播下的油菜花籽,已经长出了金灿灿的油菜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浮洋镇东陇村村委会副主任 朱冰鑫:我们村原来有约280亩的撂荒耕地,村民一直没有耕种,这次政府的相关政策传达下来后,我们通过做好村民的工作,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及时召开两委会及村民代表大会,通过这次撂荒耕地的工作方案,然后通过合作社的形式,与他们合作,在政府的招标平台进行招标,招标后对这片土地进行撂荒复耕。

党建引领产业兴,昔日荒地换新颜。在冬种过后,专业合作社将通过机械化大规模开展水稻种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 潘少敏:连年来土地抛荒太多,这次政府支持,我们就来耕种。我们主要种水稻,一年两造,我们有拖拉机、无人机、插秧机,效率比较高,减少人工,收割后水稻碾成米,自产自销,一条龙。

作为农业大镇,浮洋镇有耕地约2.2万亩。去年,全镇经统计15亩以上撂荒耕地共74宗2235亩,连片撂荒率达10%左右。对此,浮洋镇多措并举开展撂荒地治理工作。

浮洋镇副镇长 苏宗武:通过前期的摸查,分析原因,建立工作台账,然后一宗一宗进行落实。把全镇撂荒耕地按照工作片分为8个网格,由片长负责撂荒耕地跟踪、落实工作,把撂荒耕地治理工作列为村2021年考核的重要内容进行考核。现在已经全部完成撂荒耕地的治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浮洋镇已引入3家规模化农业种植合作社和4户种粮大户,同时实施强农惠农奖补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兴修水利,解决农民种田难题,创造农民复耕条件,已完成约4000亩耕地复耕复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浮洋镇副镇长 苏宗武:第一加强巡查,对这些已经撂荒治理的,要确保不出现再次抛荒的现象,然后对15亩以下抛荒的耕地,在今年确保100%完成治理。第二以高标农田建设作为切入口,对全镇水利渠进行提质改造,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利保障。第三,通过政策来引导撂荒耕地种植水稻,扩大我们镇水稻种植的面积和规模。第四,高标准高起点来谋划水稻文旅产业园,来实现农业转型升级,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