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储备物资”似乎成了有年代感的词语而渐渐被人们遗忘。近日,商务部“鼓励家庭根据需要储存一定数量的生活必需品”的通知内容一石激起千层浪,多地出现抢货屯物潮,大家纷纷揣测发文背后的缘由。对此,有关部门及时作出澄清并提醒广大民众不要过度解读。

盲目囤积现象的发生与消息发布时机相关,更源于自媒体的推波助澜。通知内容一经发布,个别自媒体结合台海局势,以及济南、合肥等地发放人防战备应急包等情况,过度解读公共政策和为民办实事举措,甚至片面理解、以讹传讹,误导性传播引发了民众的各种猜测、甚至紧张和恐慌。卖场里人头攒动,有市民一次性购买600斤大米,排队抢半头猪的奇幻画面更是跃然网上。有地方部门表示,部分群众可能是受了网上不实信息的影响,出现盲目抢购囤货的行为。

一则储备物资的消息引发了民众诸多遐想和讨论,也让不少家庭在跟风抢购中过度囤积了大量生活必需品,一时间几乎难以消耗掉。有市民无奈感叹,不知道从哪里听人说了一嘴,买米买油又买面,光厨房一抽屉的盐感觉都要吃上好几年。疫情当前,又时常有极端天气发生,适量购买和储备一些生活必需品很有必要,但大量囤积实无必要,也不理智。盲目囤积人为制造了紧张情绪、平添了存储的麻烦,还可能导致市场出现暂时性“抢购短缺”,让我们浪费金钱的同时,也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绝非明智之举。

俗话说,家有余粮,心中不慌。即时国家物资储备丰富,适当储备粮食等生活物资也是必要的,但这种储备必须是理性的,科学的。未雨绸缪从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常态化防控疫情、应对突发情况,我们也应合理储备家庭应急物资,让储存一定数量的生活必需品成为应有的常态。

增加家庭应急物资储备是常规性动作,也十分必要。其实,面对国家鼓励储备生活物资的通知,不必过分解读也别不当回事,不必刻意囤积物资但也要适当储备,为的就是当突发状况来临时不会因必需品短缺而措手不及,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

无论是疫情初期公众抢口罩、酒精和消毒液等防疫物资,还是当下大量囤积米面油肉蛋奶,都反映出社会公众的风险防范意识普遍比较淡薄的问题,多数家庭并没有储备应急物资的习惯。此次商务部鼓励家庭储备物资的舆情风波也提醒我们,需要切实增强普通民众的紧急风险防范意识和应对处置能力,科学理性地储备家庭应急物资,当灾难来临时才不至于惊慌失措。

作者:王晨君13466671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