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5月,一篇名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在《光明日报》刊发。它掀起了席卷中国的真理标准大讨论,成为撬动改革开放的哲学杠杆。

1977年初,“两个凡是”提出不久,尚未恢复领导职务的邓小平就在给党中央的信中提出,“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把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事业,胜利地推向前进。”此后,他又在不同场合多次批评“两个凡是”。陈云、叶剑英和聂荣臻等老一辈革命家也反复强调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抵制“两个凡是”。

面对“两个凡是”的影响,思想理论界开始认识到,要想彻底澄清“四人帮”造成的混乱,就必须解决究竟应该怎样对待毛泽东的决策和指示,以及判断是非的标准究竟是领袖的言论还是客观的实践等重要问题。

在探讨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南京大学哲学系教师胡福明和中央党校理论研究室孙长江作出了自己的思考。1977年9月,胡福明给《光明日报》寄送了两篇稿件,其中一篇的题目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起初,《光明日报》编辑部阅后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是“纯理论”文章,缺乏与实际的联系,不准备采用。不过,时任《光明日报》理论部哲学组组长的王强华阅后却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符合“哲学”专刊的基本要求,只要作出一定的修改不失为一篇好文章。因此,从1978年1月14日发排到4月10日,《光明日报》理论部的同志和胡福明对该文进行了五次修改,并将之呈送给了《光明日报》总编辑杨西光,准备在“哲学”专刊发表。在审阅该文时,杨西光敏锐地注意到了文章的价值。他认为这篇文章提出的问题很重要,但缺点是与实际的联系还不够紧密。因此,他提出两点意见:一是对文章作进一步修改;二是文章应从“哲学”专刊撤下,经过修改后作为重点文章安排在第1版发表。

随后,杨西光得知中央党校理论研究室的孙长江也在写相同主题的文章,而胡福明又恰巧来京参加一个会议。4月13日晚,他邀请孙长江、胡福明和王强华等人聚在一起,共同商讨文章修改事宜,并议定了修改意见。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前改样

这次讨论后,胡福明、王强华和杨西光等人对文章进行了多次修改,并于随后交给了孙长江,由其把《光明日报》送来的修改稿和中央党校理论研究室原已写出的稿子“捏在一起”。拿到修改稿后,孙长江根据之前讨论确定的框架和观点,从《光明日报》送来的稿件中“拿出”约2700字(全文6600多字),并结合既有和新撰写的文字,最终形成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

为了扩大文章影响,杨西光的建议文章先在中央党校《理论动态》发表,第二天再由《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名义公开见报。杨西光的建议,经中央党校理论室主任吴江请示胡耀邦后,得到了批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理论动态》发表

在向胡耀邦呈送两次并又作出一定修改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最终在1978年5月10日出版的《理论动态》第60期发表。5月11日,《光明日报》在第一版以“本报特约评论员”的名义再次刊发该文。5月12日,《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全文转载了此文。从5月12日起,全国各地的省级报刊也纷纷转载此文。到5月底,全国已有三十多家报纸转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文章发表后,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强烈反响,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光明日报》发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鲜明地指出:社会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不是一堆僵死不变的教条。文章明确提出,不能拿现成的公式去限制、宰割、剪裁无限丰富的飞速发展的革命实践,应该勇于研究新的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阐述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常识,但由于它同“两个凡是”尖锐对立,因而受到了一些人的指责。因本文的发表而刚刚开始的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也面临着巨大的阻力。

在此关键时刻,邓小平对讨论给予了及时而有力的支持。1978年6月2日,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中着重阐述了毛泽东关于实事求是的观点,批评在对待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问题上“两个凡是”的错误态度。此后,《解放军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连续发表文章,许多老一辈革命家也以不同的方式支持或参与讨论。理论界、学术界更是踊跃参与,站到了讨论的前沿。

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发表讲话。他明确指出,“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大家认为进行这个争论很有必要,意义很大。从争论的情况来看,越看越重要。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邓小平的讲话,是对持续半年之久的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重大意义的充分肯定和理论上的科学总结。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准备了思想理论条件,对于端正思想路线,纠正长期存在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定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从而实现了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作者简介:周东娜,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李桂华,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特聘研究员

本站编辑:岳博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