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个世纪的抗日战场上,中国军队血战杀敌,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七七事变之后,国民党就参与了多达22次的会战,伤亡人数有几百万之多。

1937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走近这段历史,我们能发现当时国民党投入的军队里,是有一些以德国器械为主进行装备的师,称之为德械师。

德国向国民党出售了大量武器装备,但这些军火交易,德国从来不用钱进行结算。当然,德国不是做慈善无私帮助,而是以物易物。德国指名要三样东西,分别是锡、锑、钨这三种矿产资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德军火贸易

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时候,中国的武器装备很落后,既没有现代化的军事制造能力也缺乏现代化的军事人才。但是随着外面的世界风云变幻军事建设发展迅速,蒋介石也深刻认识到武器装备的重要性。

当时的国民党部队,装备又旧又杂乱。同一支部队里,武器就有汉阳造、日式、德式,甚至还有自制的。这些装备不但威力小,后勤保障难度高,还难以组织在一起形成有效、猛烈的火力。

于是,蒋介石就开始寻求向国外进行购买。但是,很快,他就碰了一鼻子灰。西方国家如美国英国法国等为了自己的利益对日本的侵略采取默许纵容的态度,不愿意出售武器给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奈之下,蒋介石不得不把目光投向了日本的盟友德国。其实,中国和德国之间关于军火的贸易由来已久,早在清朝的时候就开始了。前文提到的汉阳造就是仿制德国武器而来的,我们熟知的定远号等战舰也是德国制造。

此外,中德之间恰好能够提供对方所急需的物品。中国的先进武器的缺口非常大,而德国则由于作为一战的战败国,各方面都受到限制急需进口一些重要资源,同时和中国进行军火贸易还能促进经济发展。

于是,从聘请德国的军事专家帮忙训练国民党军队开始,到购买军械,中德双方的合作越来越深入。国民党野心勃勃地准备利用有限的资源,在五年内分批装备40个德械师。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德国向中国卖出了大约40万套装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换装,不仅仅是武器更换升级的问题,还有作战人员的训练。当时,中国的士兵大多是目不识丁,训练士兵对新武器的使用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再加上资金不足等各种原因,国民党原定的重型武器购买计划,最终全部都没有完成,比如榴弹炮,计划中的240门最终只拿到十分之一。所以,实际上,直到全面抗战爆发,也只是初步装备了四个德械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德械师沙场杨威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自此,中国开始了全面抗战。同年8月,日本又谋划进攻上海,惨烈的淞沪会战拉开了序幕,战争持续了三个月。

卢沟桥事变后,战争的阴云就笼罩在中国的上空,上海的空气尤为紧张。国民党立刻调集了一批精锐部队奔赴上海准备迎战,其中有两个德械师87师和88师。但随着战争的进行,另外两个德械师36师和教导团也驰援上海。

淞沪会战的战争有多么惨烈呢,可以列举几个数字,战役开始不到十天,88师就有一名旅长在前线牺牲,有一个团的连长中9人只活下来2个。撤离上海之时,87、88、36、教导团全部损失过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我们看到的是资料上的一个个数字,但是当年,每个数字背后都曾经是无数条鲜活的生命。在淞沪战场上,中国军队以勇猛、顽强的抵抗粉碎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并迫使日本改变了侵略中国的路线。

随后,来不及修整,从上海撤下来的残兵败将就作为主力继续投入了新的战斗。而他们,面对的是日军的精锐。南京血战中,德械师损失惨重,以88师为例,旅长三去其二,团队阵亡一半,战前六千多人的部队,战后撤退下来的不过五百余人。

经过这两次会战,教导团番号被撤,87、88师失去来了战斗力,后来虽然重新组建了但已不复往昔。只有36师还保有余威,在后来的武汉会战和滇西战场上继续奋勇杀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锑、锡、钨

虽然国民党没有按照计划完成德械师的装备,但是几个德械师在抗日战场前期的表现,显示了先进武器的威力,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

中德之间的军火贸易,可以说是各取所需。德国提供武器,来换取中国的一些资源,其中他们指名要的有三样:锑、锡、钨。

钨,是我们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一种耐高温的金属,照明使用的灯中的灯丝多为钨丝。钨的特性很多,综合机械性能也比较好,它的应用比较广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钨在自然界中的含量比较少,中国恰好拥有比较丰富的钨矿资源,德国制造武器需要大量的钨,于是双方一拍即合达成交易。

锡在我国的使用由来已久,它密度小很轻、没有毒性,用处很广泛。在军事中很多地方都会用到,比如用以储藏罐头能食物、用以制造舰艇等军事装备。

锑时常用以制作合金,作为阻燃剂等添加在使用环境温度较高的武器中。但是锑含有毒性,对自然界来说是一种污染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三种矿物都是在武器的制造和其他行业当中所需要的,但是德国当时作为一战中的战败国,限制很大。德国国内缺乏这些资源,同时又很难从其他地方进口,所以这才与资源丰富的中国进行合作

当然,锑、锡、钨作为战略资源,中国早就认识到它们的重要性和稀缺性,几十年前就列入了管制,对它们的开采、生产和销售进行管控,从而达到合理使用的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结:

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往往是利字当头,根据当时的形势来走的。所以,抗日前期,哪怕日本和德国是盟友,德国还是向中国出售了大量武器来换取他们所需要的资源。

国民党也借此使用购买的德国器械装备了一批部队,虽然数量比较少,但是也在抗战前期,尤其是淞沪战场和南京战场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那些部队为了抵御侵略者,无畏于流血牺牲,用生命为中华儿女谱写了一曲曲壮烈的悲歌,后人将永远铭记、感激他们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