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评论区不少网友留言,附上照片,有的很精致,有的就比较差了。这让我对现在的古钱币市场有了兴许感慨。自己当年收藏古钱币的时候感觉是真的就行,只要是古钱币就买。结果买到的古钱币有的残缺不全,有的模糊不清。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大量的古钱币在自己手上一直无人问津,甚至只是一个铜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想现在几年的市场,同样的一枚康熙通宝背东,有的卖到几百上千,有的却无人问津。原因就是品相太差。品相为王,的确在这几年也越来越得到大家的认可。那些普通品相的古钱币也逐渐的失去了市场。
然而,现实中只求悦己终身只藏不出的玩家比例可能微乎其微,不管是作为在同行前交流学习的实物,或是传家的物件,甚至是在不可预期的未来生活出现困境时变现的资本,个人认为质量都是至关重要的。之前遇到些老藏家前半生只买不出,为了追求品种又想省钱就专挑廉价的缺陷瑕疵修补币,后来说什么要住院或是孙子上大学凑钱,把这些残次品想托我出手变现救急,我也只能拿出千把块给我的老朋友表示下心意,东西我没办法帮他卖,除非我隐瞒缺陷坑害别的玩家否则根本就卖不出几个钱,而老藏家当初买的价格都是完品正价的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的价,那也是小几百上千的不断投入,目前我们的身边绝大多数还都是普通百姓,不是要钱没用的土豪,所以,慎重投资,就算投资买房也不能买豆腐渣危楼,买车也不能买转过几手的问题车,因为,你们的血汗钱不是风刮来的,你们有妻子有孩子等着你们早出晚归带回些可怜的工资去养活。
也有的人认为:普品钱币终是玩钱的基础。一枚几百年上千年的古钱币,在中国现在的经济形势下,凭什么只能有几元钱的价值?这个现象绝对是不正常的,随着几个瓶颈问题的解决,普品钱币必有较大价值变化。国家政策、鉴定体系、认知群体、金融资本…,一个个问题的解决,普品钱币:一定会有光明的前景,而且近在眼前!
玩钱的人越来越少,玩品相的人越来越多。总结的真精辟,品相派带火了市场,但也为钱币收藏的没落埋下伏笔,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事物的辩证法大概就是这样吧,作为一个遇到少品连漏裂补不平都无所谓的钱痴,我越来越觉得玩的艰难而落寞。没多少人再谈论钱币背后的故事,在研究版别的多寡,谈的都是盒子的分数,品相的优劣和市场的行情,真正关注钱币本身的人越来越少。火爆的背后,不知道是可悲还是可喜!
精品极品已经成为被资本追捧的投资标的了,不能再以简单的收藏品去看它们了。既然是投资标的,追逐增值是天经地义的。普品其实还是广大泉友手中的另类消费品,本身不具备投资品的广大增值空间,而且要受到供需关系的影响。经济下行阶段,资本追逐投资品导致后者升值,另外广大泉友收入没有增加甚至下降的情况下对于普品的消费能力自然下降,体现出来的结果就是普品没人买,这是供需关系的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道理是这个道理!就像娶媳妇,哪个有条件不去娶长得漂亮(品相)又勤劳懂事(韵味/品种等)的呢?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条件不允许或者过于心急,也不愿意等机会,最后选择了相貌一般(品相一般),但还算懂事相处的另一半(声音杠杠,总体一时能接受),相处的好就过一辈子,相处的不好就离婚(所谓的换藏)!娶个漂亮媳妇还能给自己长脸,是吧?都有这心理吧?太正常不过了,这也是公理,本来就是个趋势。

宋朝钱币太多 清钱品相好的较少、 经济快速的增长 网络普及的广泛及审美观念的改变 、按以往历朝历代钱币逐渐凑齐品种已被极品 绝品代替、失去了玩年代玩版别的乐趣、成为纯炒作赚钱目的。 失去了玩钱币有个新品种就会开心不得了的乐趣。 我玩钱币、从不人云亦云、买的钱币就清洗干净、反感爆蓝 朱砂秀 原汁原味等等、清洗泥土锈色之后钱币多数有漏洞,只要字体漂亮就喜欢、自己玩自己的、不以赚钱盈利为目的、玩不好 也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