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年历史承载着岁月沧桑波澜壮阔,三千年的雨露滋润着膴膴周原无限风光。“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止于岐下……” 那一段动人的故事开启了中华民族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伟大序幕,奏响了礼乐文明,灿烂辉煌的盛世乐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华文明,传承于周礼,践行于时代;岐周文化,植根于烟火,繁复于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文件,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明确要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更是为我们文化事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巩固和完善道路、理论和制度自信的必由之路。坚定的文化自信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领导中国人民奋勇前进创造辉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支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原膴膴,堇荼如饴

岐山是周文化的发祥地,是中华文明的摇篮,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素有千年古县、青铜器之乡、甲骨文之乡、中国礼仪文化之乡、中国臊子面之乡、民间艺术之乡等美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周文化的发祥地、周王朝最初的“京畿之地”,是《黄帝内经》《周易》的诞生地。这里孕育了姓氏的起源、易经的神秘、八卦的神奇,流传着凤鸣岐山、仓颉造字,周公判牛、诸葛显灵的美丽传说,传颂着封神榜、“甘棠遗爱”的动人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先民们就在这块富饶的土地上渔猎农耕,繁衍生息。商代末期,古公亶父率周部族由豳迁岐,在岐下周原沃野之上建邦立国,休养生息,行善修德,施行仁政,演周易,翦殷商,制礼作乐,孕育并形成了独树一帜、博大精深的周文化,奠定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岐山现有各类文物遗存500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12处,位居陕西省前列。全县共有馆藏文物2.5万余件(组),甲骨文3万余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公庙遗址成功入选200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发现了迄今为止西周时期等级最高的墓地和中国最早的陵墙,发掘出土的西周甲骨文可辨识文字多达2600余字,被学术界称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重大的考古发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原遗址出土的“铜牙轮车马”被誉为西周“第一豪车”。全县共拥有周公祭典、岐山转鼓、岐山油漆绘画技艺、岐山剪纸等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7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8年建成开园的以周公庙为依托,以周文化展示与传承为核心,以“古、工、乐、奇、巧”为特色,以“天地人”为轴线分区的岐山周文化景区荣获“2019年美丽中国新锐文旅目的地”称号,2020年被命名为陕西省第二批“十百千”工程重点文化产业园区,累计接待游客千万余人次,2021年周文化研学游火爆西北,累计接待研学团队39批次、2万余人次,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凤凰鸣矣,于彼高冈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以“做大一碗面,做活周文化”为抓手,深入挖掘研究周文化时代内涵,丰富周文化时代价值,推进周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持续深化传承弘扬工作,构建岐山人民精神堡垒,有力促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落地生根,周文化传承弘扬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特别是进一步加强了对周文化的研究,连续四届举办全国周文化暨周公思想学术研讨会并将岐山作为永久会址地。开设《话说周文化》专栏,编辑出版《周文化丛书》、《典说周文化》、《周文化典故》等书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借助周原景区、秦忆浓、天缘公司等企业平台,举办岐山臊子面、岐山转鼓、农家醋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让文化价值转化为“实用价值”,实现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建成“一村一特色、一点一主题”等多个示范点,涵盖了机关单位、学校、村、小区、企业等不同层面,做到了处处有历史,步步有文化,点点有特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注重面上发动,在机关单位、综合执法单位和服务窗口开展“承诺、守诺、践诺”岗位竞赛活动,提高服务群众水平;在农村成立“红白理事会”,建立村规民约,倡导节俭朴素、向善向礼的村风民风;在居民小区开展“邻里互助认亲”活动,制作“邻里互助卡”,构建了文明知礼、和睦互助的文明小区;完成了廉政题材的大型历史戏剧《甘棠清风》的编排演出,拍摄电影《寻根周原》,入围“2020—2021年度影视作品推优活动暨十一届学院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完成拍摄廉政题材《廉鉴》专题片。周文化传承弘扬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增强了全县干部群众的文化自信,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全县社会风气明显好转,城乡居民幸福感、获得感大大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0年以来,在省市纪委监委和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县委、县政府深度挖掘廉政文化内涵,累计投资6000万余元,建成周公庙勤廉教育基地和召亭廉政教育基地,为周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做活周文化又一例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2年,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持续围绕“做强汽车产业、做大一碗面,做活周文化、做靓一城两区” 发展思路,在岁末年初全县两会上明确提出“在做活周文化上做文章,塑造文旅融合新气象”战略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征程当有新作为,面对当前发展形势,岐山县周文化景区管委会审时度势,以“鲜活”文旅、“复活”文物、激活文创为突破口,主动认领任务,提早动手谋划,人人争当排头兵,共同努力让古老的周文化焕发时代新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强化宣传筑巢引凤。充分发挥周文化研究会和相关专业研究专家学者的作用,开放思维,从内加强挖掘研究,推出新的研究成果。从外跳出周文化看周文化,不断加强与高校线上线下合作,发挥好主阵地研究人员作用,坚持借智借力,不断提高周文化的影响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充分发挥运用微信、抖音等大众媒体,多渠道、全方位进行文旅资源宣传,加大周文化历史人文典故提炼,提升周文化宣传的含金量,坚持向学习强国平台推送文案,创造岐山特色的旅游网红打卡地,助力旅游新业态的培育和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助推项目落地生根。 提早启动深化周文化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建设工作,推进周文化景区二期提升改造项目,加快5A级景区创建。着力谋划举办第五届周文化暨周公思想文化学术研讨会、岐山美食节、岐山臊子面大赛等文化旅游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着力周文化景区配套设施项目,岐山旅游大数据中心建设项目,岐山周文化景区数字化提升改造项目,凤雏遗址保护与展示项目,海外流失青铜器展馆项目,中华面食文化博览园项目,臊子面文化产业园三期项目,文化旅游复合廊道项目,华夏根脉历史文化园项目,周文化景区田园综合体项目前期准备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夯实基础开创未来。充分利用旅游淡季,加快周文化景区高A 级景区及智慧旅游平台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发挥旅游大数据功能,开展景区综合安全保障能力演练,完善软硬件设施,提升景区档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面强化干部职工周文化知识的系统学习,苦练内功,外树形象。围绕周原考古基地建设,积极开展周原 考古基地、召亭廉政教育基地研究、研学、研发等社会服务功能拓展座谈会,使其与全域旅游建设以及乡村振兴充分衔接,完善其“考古基地+文创基地+研学基地+旅游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为周原遗址申遗、周原遗址国家考古公园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望2022,我们唯有团结拼搏、锐意进取,真抓实干,踔厉奋进,为推动文旅事业繁荣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