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回眸前路,扬州生态科技新城以民为本,实干为基,在日月不停的奔赴和奋斗中,描绘了最暖的生活底色,为新城人的民生答卷,写上了满满的幸福感。

守中创新,稳中求进,经济发展把握幸福感的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新城紧紧围绕“四个中心”建设发展目标,跑出了经济社会发展“加速度”。

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综合实力持续壮大,构建“6+2+2”医美日化产业体系,数字新经济与传统老产业加快融合。在科创引领方面,内生动力持续增强,依托“一区多园”载体平台,按照“一企一策”思路,推动龙头企业持续提档升级。在文旅融合方面,产业链条持续完善,坐拥国家级湿地公园、国家级水利风景区2块金字招牌。81项重点项目序时推进,航空谷、印象馆奠基开工,扬州软件园一期运营,国际人才社区落成,国网双创示范园开园。“1+2+N”航空产业发展格局,所有列省市重大项目全部开工。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连着国运。新城人的幸福感是一座道路,脚下寸寸地面都由精诚的汗水铸就,由坚实的步子踏出。

坚守初心,服务人民,基层治理成就幸福感的重心

新城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期盼的问题做起,不断提升新城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群众感受到了更多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带来的实效和福祉。

新城紧紧围绕回答好“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基本命题,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开展“先锋惠民”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心连心·大走访”“重点企业大走访”,形成100件“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100%按时办结。全力应对突发事件,妥善处置突发事件,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全心办好民生实事,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全面提升发展环境,打响新城“事好办”政务服务品牌,创新安全生产“红黄蓝”挂牌,积极处置化解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新城人的幸福感是一块明矾,它沉淀了奋斗过程中的苦,得到至澄至净的回报。

青山绿水,自然颂歌,生态优先是嵌入灵魂的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城扎实地推进长江大保护,深化拓展江淮生态大走廊内涵建设,全面推动“山”“河”“岛”的生态涵养提升,以最严标准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守护蓝天碧水净土,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建设美丽扬州的样板区,打造江淮之畔的绿色生态岛。

新城在划定“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三区的基础上,将区域划分为生态保护区、公园绿地区、农业地区、旅游主题区和城镇地区五大功能区,为开发建设和污染排放念好“紧箍咒”,有效减轻了生态环境的增量压力。新城既追求生态环境效益,又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力求每项工作都能实现“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有利于推动结构优化,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利于解决老百姓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

这个把“生态”嵌入名字的地方,永远不会忘记绿水青山是幸福感的答案。新城人的幸福感是一川溪流,涌动着磅礴的生命力,把生机和绿色持续送向每一个远方。

缀玉连珠,人文水韵,文旅产业升华幸福感的高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运河上的千帆在这里翩跹,淮河由此归江安澜,南水北调东线在此起源,这里,因千年水脉滋养,形成了“七河八岛”独特的地理特征,孕育了这座城独特秀美的韵味。

如果将滨水健身漫道78大道比喻成一条串联起七河八岛流域的项链,生态科技新城三十景就像一颗颗镶嵌于其中的珍珠,汇集的自然景观、人文底蕴、水乡风情,在诗意中交相辉映。拥有48公里岸线和1000亩滨水空间的78大道,成为扬州生态科技城的“生态环、旅游环”。被誉为“城市绿肺”的凤凰岛国家湿地公园,四时美景,风光自成,入选江苏“运河百景”标志性运河文旅产品。拥有“江淮心,扬州眼”的万福大桥横跨于廖家沟之上,是“江淮生态大走廊”的重要景观,更是城市的新地标建筑。除此以外,还有肖峰宋韧艺术馆诉说艺术美学,扬州航空馆记载中国航天历程。

诗意水乡兼容生态科技,文旅产业升华新城气韵。

星罗棋布,闪光夺目,项目建设为新城幸福感锦上添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1年,生态科技新城列省、列市重大项目以及集中开工项目均按序时开工建设,超额完成年度投资。新一年新城将继续锚定“三个名城”建设任务,按照“四个中心”建设要求,以项目建设奠定区域产业发展基础,着力打造“好地方”扬州现代化建设的“最美窗口”。

高新产业方面,安全智能、颇受好评的的智慧充电网络系统,是国网智慧能源双创科技园内孵化企业的技术成果,目前已在生态科技新城率先试点。新城航空谷项目奠基,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扬州院永久基地和中国航空研究院研究生院永久校址落户,工信部工业App航空分中心、扬州航空技术研究中心等6个航空科技项目签约落地,逐步构建起‘龙头产业+专用人才’的成长型航空产业发展格局。传统产业方面,倍加洁、新长城等传统产业企业通过智能改造进一步“激活”自身的生命力。杭集高新区确立“中国美业港”发展战略规划,目标打造十大产业体系,助推传统产业“蝶变”。

新城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以“1212”服务模式,第一时间破解土地、资金、用能等要素瓶颈,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奋战“二次创业”主战场,高水平谋划城市形态产业布局,激发市场主体新活力,发展潜力进一步释放。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壬寅年进入了崭新的春天,光阴的汗水终有所得,长期的积累开花结果,新城将乘势而上,全面书写好新城民生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