傩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众多古代文献中都有关于傩的记载。傩起初是一种祭祀仪式,是在人类认知能力有限的情况下祛病攮灾的一种手段。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傩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在江西的南丰、上饶等地,傩依然活跃在乡间的土壤。每逢新春佳节,当地人便会自发组织演傩。

傩是什么?这篇文章带大家揭开傩的神秘面纱,一起感受数千年前的神秘气息。

一、久远而盛大的傩仪

在《论语·乡党篇》中,有“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的记载,说明在春秋时期便有傩的存在,足见傩的历史之悠久。

到了唐朝,傩是官方祭祀活动中的重要部分,史书中对傩有详细的记载,对于跳傩者的选择标准、演傩时的人数、不同人员在演傩过程中的职责以及跳傩的仪式流程等内容均有介绍。说明傩在唐朝是备受重视的一项活动。

在宋代,傩即是官方的祭祀活动,同时也在民间流传。在皇宫在,有专门的举行傩仪式的机构,在演傩时,他们头戴面具,身穿绣画的杂色服装,手里拿着武器、旗帜等物品,装扮成将军、判官、钟馗、土地、灶君等各种神仙。演傩场面宏大,从宫中一直到宫外。

与宫廷傩仪相比,民间的演傩规模较小,而且民间的演傩者主要是为了解决生计问题。到了相应的时节,“街市有贫者”,他们三五个人组成一个队伍,装扮成钟馗、判官等各种神鬼形象,一路敲锣打鼓,以此赚取钱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江西傩的历史起源与发展

江西的傩,相传与汉代长沙王吴芮有关,在抚州南丰的地方文献中,有吴芮带兵驻扎军山的记载,在驻军的时候,吴芮向附近的民众,“祖周公之制,传傩以靖妖氛”。

吴芮是什么人?

吴芮是江西余干人,在秦末汉初时是百越地区的首领,有地方志记载他是吴王夫差的后人。在刘邦称帝后,被封为长沙王,封地包括豫章、长沙等地。吴芮在带兵行军打仗的过程中病死,是汉代少数得到善终的异姓王。

江西南丰的地方文献记载中,傩舞便源于吴芮在驻军过程中的传授。

在宋明清乃至建国初期的时候,江西南丰等地的傩十分兴盛,宋明清时期在江西南丰等地广泛流传,而在建国初期有机构专门组织傩舞活动,逢年过节的时候,众多傩队集中在一起进行比赛,热闹非凡。

如今,傩虽然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甚至很多人都不认识傩这个字,但在江西南丰、上饶等地,每当新年到来,一些乡镇便会热热闹闹的开始傩的表演。

傩的表演过程中,有敲锣打鼓的,有戴着神仙和武将面具的,比如灶君、钟馗、关羽等,也有戴着面具装扮成小鬼的,整个傩的表演过程主要是祈福消灾,祛除灾病,或者祈求子孙繁衍。

傩的表演实际上没有什么花哨的动作,每一个动作都是那么古朴、自然,充满原始气息,但这也是它的魅力所在。

作为新年的一种民俗活动,傩的持续时间很长,不仅单次表演的时间长,整个傩仪完成也需要十余天的时间。

如今,傩已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且被搬上舞台。

除了江西南丰、上饶等地有傩外,湖南、贵州、江西、重庆等地也有傩的分布。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