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一来想写一下钱币收藏市场,感觉大家对钱币收藏还存在着不同的误解。感触最深的还是每次分析钱币收藏的时候,总有一些评论让人很气愤,在他们眼中钱币就是钱币,只是他上面标注的价格。特别是古钱币,我们所说的铜钱、铜板。在有的人眼中就是一文不值的废铜烂铁,部分读者的评论真的是让人啼笑皆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这么一类读者,说这种钱怎么可能这么贵,我有的是。然后评论中还贴上了自己那枚烂得不成样子的钱币,和价值不菲的钱币相比,人家是品相完整,而他的呢?到底差在哪里,一目了然。还有一类读者,看到自己手中的古钱币和文章里的一样,就大放厥词,振振有词,殊不知文章里的古钱币是有版别的。什么是版别,简单的来说,一枚康熙通宝,有的背面是满文,有的是满文和汉文,一样的古钱币,价格也就差得出来了。就拿“雍正通宝”来说,一般的雍正通宝价格在200元左右,但是雍正通宝是有版别之分的,一枚宝南局的雍正通宝价格在2000元以上,同样的一枚铜钱,就是因为铸造的局不同,价格竟然差了十倍。原因就在于,宝南局的发行量少,所以物以稀为贵。

有的读者也会反问,这些小铜钱,已经不流通的货币为什么会这么贵呢?那我要反问一下,为什么青铜器都用不到了,还这么贵?大家肯定会说,因为珍贵,文物。没错,钱币也是文物,是历朝历代的产物,当你拿到一枚古钱币的时候,你是否会想到,当初这枚古钱币经过了多少人的手,最后他又是如何流传保存了下来。“崇宁通宝”当年宋徽宗的瘦金体,清清楚楚地留在了钱币上,每一枚钱币都是一件书法艺术品,当今任何的作假工艺都无法复制。

大家还记得开元盛世吗?相传当年皇帝下令铸造新钱,于是铸造官拿着蜡做好的模具去给皇上看,当时杨贵妃在场,他在模具的背面留下了一个指甲印,于是“开元通宝”背月就有了这么一个美丽的传说。

我们再拿最近非常火爆的泰山纪念币来说,看似小小的纪念币,竟然已经翻了数倍的价格。有以为哲学家说得很对:价值是对懂她的人而言的。同样,如果一个人对收藏不了解,对历史不了解,他怎会明白一枚钱币背后的价值。更无法理解动辄几百上千的钱币。

或许就是有着这样无知的存在,才有了收藏爱好者的可乘之机,利用大家对收藏的片面理解,在走街串户中,以非常低的价格收来价值不菲的钱币。随着现在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慢慢的大家对收藏也有了更多的认识,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纪念币的发行会如此的受追捧。收藏——无法用等价物来衡量其标价的物品,必将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随着幸福生活的不断提高而水涨船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