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虎年到来喜洋洋,喜笑颜开神飞扬。

大年初一,

滨湖融媒给您拜!年!啦!

祝您新年快乐!平安吉祥!

愿您事事如意!身体健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年初一,

该做的事,

你都做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放炮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锡风俗年初一清早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放开门爆仗,取“开门迎春,指日高升”之意。按规矩是连放三只爆仗,称作“三爆六响,五谷丰登”。也有放两只一对的,称作“双爆双响,人财两旺”。如果所放爆仗质量不好,只有一响,或仅有“泼凄”之声,那么也有“爆竹一声除旧岁”、“泼凄、泼凄,多麦多米”等讨吉利的说法。放爆仗的同时,还要点燃一挂小鞭炮,以增喜庆气氛。放爆仗的习俗来自古时先民用火燃竹子,“驱人瘟、灭禾害”,祈求健康与丰收的愿望。因火烧竹子有爆烈之声,故称爆竹,后来改装火药引燃,就叫爆仗、炮仗。

小贴士

2021年12月30日,无锡市禁放办召开新闻发布会,无锡市禁放区域从240平方公里烟花爆竹禁放区域进一步扩大为300平方公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点击放大查看)

拜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饮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春节一天的饮食,早上一定要吃年糕圆子汤,无锡人叫糕丝圆子,放入年糕片、圆子、面条和菠菜,取团圆、高升、长寿、健康之意。而且要有汤有水,寓意有财有势。农村所用年糕,一定要是甜水年糕,寓“稻田不缺水,产量年年高”之意。中午吃面条,也可吃饭,但只吃隔年除夕的剩饭,寓意为年年有余。吃饭忌以汤浇饭,也不吃粥,习俗认为吃了浇汤饭,谷雨、芒种、白露3个时节就要遭雨,对稻麦等农作物和养蚕均不利。晚餐仍吃除夕所剩饭菜,禁浇汤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压岁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春节期间由长辈在年三十晚上0点后派给晚辈的红包称作压岁钱。压岁钱又名压祟钱(“祟”就是不吉利的东西。古人借这个习俗来表达来年不要有任何不吉利的事情发生。)。压岁钱是汉族的传统年俗,一般在新年倒计时由长辈将钱装在红包内给晚辈。压岁钱有很好的寓意,通常认为有辟邪驱鬼,保佑平安。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贴年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贴年红,即是贴春联、门神、横批、年画、福字、窗花等的统称,因这些是过年时贴的红色喜庆元素,所以称为贴年红。贴年红是中华传统过年习俗,增添喜庆的节日气氛,并寄予着人们对新年、新春和新生活的美好期盼。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年红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穿新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年初一,儿童穿大红色衣服,年轻妇女当然满身红艳,连老妇也系着大红裙,因为中国民间以红色象征吉祥。小儿平时禁忌穿鲜艳衣服,今天却是例外,有在红衣外罩网衣,佩戴虎爪,有的人家还在小儿的腰带上,挂上小刀剑、贝壳、木刻或铜刻的八卦,是“抵御邪恶”的意思。现今人们在穿着上已起了很大变化,颜色、样式、质料更为鲜艳多彩,并向高水平发展。但穿新衣迎新年这一点是不变的。

除了以上习俗,

滨湖还有哪些呢?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

年俗让年更有“味道”,

那神话故事让年更有“乐趣”!

无锡民间的一则“早睡”的传说,

引起了人们无尽的想象~

旧时无锡民间有个风俗,正月初一晚上家家户户要早早上床睡觉,并且不点灯火,告诉家中小孩,说是看老虫(老鼠)做亲,也叫老虫嫁女。这一风俗源于一个老鼠食仙草的民间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传从前无锡九里桥地方,有一户姓华的大户人家,家中人丁不多,有座旧楼无人居住,关锁已久。一日夜间,忽闻楼内飘出鼓乐声,家人颇感惊骇,偷偷窥看,只见楼内堂屋里有数百个小人,高不到一尺,正在吹吹打打,像嫁女的样子。傧相走在前面,嫁妆十分丰盛。旁边还有许多围观者在议论纷纷,说是明日举行大礼,场面更为壮观。

果然,第二天夜里,楼内鼓乐声又起。华宅的主人亲自去窥看,只见满堂花光烛影,一乘花轿中传出女子鸣鸣的抽泣声,后面还有一个老人坐在兜子上,掩泣相送。大群的侍女跟随着,浩浩荡荡的娶亲队伍朝隔壁房间而去。主人大惊。谁知过了几天,楼里竟传出婴儿的啼哭声,原来新嫁娘已经临产了。又过了几天,楼内居然传出孩童咿咿呀呀的念书声。华宅主仆前去探看,只见一个白须飘然的塾师俨然坐在里面,上次哭着送嫁女的老人正手牵着一稚童走过去拜师,塾师把一本《中庸》授给童子,那童子忙跪下磕头。华家的仆人们看到这一有趣的场面都不禁哑然失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主人大着胆子在白天打开楼门,进去一看,只见到处是淋漓的老鼠屎,箱笼壁橱已被老鼠咬得一塌糊涂。主人把这一切告诉了无锡城里的道士张真人。张真人到华宅一看,说这一定是群鼠误食了仙草,变幻成精而作怪了。于是就书写了符咒让挂在楼内,同时又用小符纸写了咒语,用桃木塞在鼠洞口。果然,几天后,挖开鼠穴一看,里面竟有几百只死老鼠,其中一只足有一尺长,浑身白毛。据清代无锡人黄卬《锡金识小录》记载,这一故事发生在明代万历末年,距今约有400年了。

大人们向小孩在春节里讲这个故事,

引起孩子们的无穷兴趣,

所以晚上早早上床熄灯,

想看老鼠做亲。

由此讲“老鼠做亲”民间故事,

成为人们早睡的“催眠曲”。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

大年初一已不仅仅拥有传统年俗:

放炮仗、拜年、吃年糕圆子汤、

贴年红、压岁钱、穿新衣、

听老鼠做亲......

还拥有新时代新年俗:

“集五福”、线上抢红包、

看春节档热门影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八仙过海”般的春节档影片各显神通,

眼花缭乱,应接不暇。

今年也不例外,

有十余部影片同期上映。

既有主旋律题材—抗美援朝主题影片

《长津湖之水门桥》和《狙击手》,

也有现实题材剧《奇迹·笨小孩》,

喜剧《四海》、《这个杀手不太冷静》,

更有超过五部动画电影,

分别是《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筐出未来》、

《熊出没重返地球》、《我是霸王龙》、

《小虎墩大英雄》和《侏罗纪大乐园》。

1月19日,

支付宝一年一度的“集五福”活动启幕,

今年除了大家熟悉的扫福/写福得福卡外,

超过1000个商家和机构的小宝贝儿们

一起给大家发福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