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篇还债的文章,已经很长时间了,应该是一位吉林球迷给我私信留言,想让我聊聊吉林男篮,因为他觉得吉林男篮真的太励志了。说实话,看到这个留言我直接就笑了,形容一支职业球队,居然用上了“励志”两个字,偏偏他这个形容还很恰当。真不知道该替这支球队高兴还是替他们悲哀。
其实之前也有过很多朋友在评论区里或者私信跟我讨论过这个话题,为什么吉林作为一个篮球大省,却没有办法把好运动员留下,使得吉林男篮这些年的成绩一直都没有很好。但是在我的看法里,吉林只能称作狭义上的篮球大省。称之为大省也只是因为CBA现役球员中,吉林籍的球员非常多而已。
本赛季所有注册的391名球员中,吉林籍的球员达到了34人。这个数字在所有的省份中仅落后于辽宁和山东两个省份,排名第三。除了在吉林男篮效力的10个球员之外,另外多达13个球队中都有吉林籍的球员,这个数字也是排在辽宁和山东之后,排在第三的位置,其中更是不乏孙铭徽、刘晓宇、赵泰隆等国字号球员。
但是如果这样就抱怨自己球队成绩不好的话,那黑龙江、河南、河北三省的球迷可能就会嫌弃吉林球迷矫情了。毕竟这三个省份的CBA现役球员也都没有比吉林少多少,分别排在本赛季的四到六位,但是这三个省份却是连一个CBA球队都没有。这么说来吉林最起码还算不错的,其实这三个省份如果真正说比吉林差在哪里的话,那也就只能说吉林比他们多了一个孙军了。
其实吉林早期的篮球基础并不是很好,尽管也出现过像莫科、莫莉的父亲莫连贵这样的老国手,但是并没有在吉林引起太大的波澜。所以在职业联赛初期,吉林男篮甚至都没有参加甲A的资格。一直到1998年,孙军几乎以一己之力将孱弱的吉林男篮带进甲A,才真正的让更多的吉林孩子走进了篮球场。
打篮球的孩子多了,基础好了,按理说吉林男篮的未来还是很光明的,毕竟人高马大的东北人在篮球这个项目上本身就有很大的优势。就说这个赛季辽吉黑三省分别有50、34、30名共计114现役的CBA球员,占了CBA现役球员将近30%的比例,东北人在篮球上的天赋可见一斑。但是在2004年发生的一件事确实让吉林的篮球人才开始持续外流了。
2004年,吉林男篮的母公司恒和集团面临破产,只能将俱乐部进行拍卖。但是当时CBA的经营情况远远不如现在,尤其是在经济不是很发达的吉林省,几乎没有人愿意接下这个烫手的赔钱生意。吉林男篮也短暂地进入了政府托管的状态,球队也搬回了吉林工体大院,可以说是一朝回到了解放前。
当时吉林省篮协几度为这件事情开会,也提出了各种解决方案。其中最为集中的两个方案:一个是直接将球队就地解散,一个是将球队搬迁到经济发达的省份来吸引投资。但是这两个方案全都被时任吉林男篮总经理兼主教练的孙军给否决了,孙军说吉林必须有自己的篮球队,而且必须留在吉林。
回到了工体大院的吉林男篮可以暂时解决吃住的问题,但是薪水还是没有着落。平时看上去不声不响的孙军,直接把自己的积蓄都拿出来给球员和工作人员代发薪水,最后自己积蓄花光了,还找了很多圈内外的好友借了不少钱。前前后后孙军一共垫付了一百多万薪水,这些钱在那个年代可不是小数目。
这样的日子维持了半年多,到了2005年年初,才有吉林省政府出面,为吉林男篮拉来了投资,吉林男篮也总算保住了。而后来吉林男篮的投资方几经更迭,但是因为这段历史,所有的投资方都给予了孙军最高的礼遇,孙军始终是这支球队的董事长兼总经理。不过吉林男篮的投资方始终都没有那种一掷千金的财团,所以也只能紧紧巴巴地过日子。
无奈之下,孙军在2009年的时候甚至主动送走了27岁的队内头号球星王博。王博的新东家浙江广厦不但给到吉林男篮一笔价值不菲的转会费,还直接给王博开出了5年1000万的合同,王博的转会费和年薪都创下了职业联赛以来的新高。但是也就是因为王博的出走,让很多吉林的篮球少年看到了走出去赚钱的希望,也加速了吉林篮球人才流失的速度。
不过我相信没有任何一个吉林球迷会因为送走王博而对孙军有所不满,毕竟当时吉林男篮也急需王博的转会费来周转,不这样做的话,吉林男篮能否留下都是个问题。近几个赛季的吉林男篮一直也都是CBA球队中注册球员最少的球队,球队的总薪水始终压着穷人线,使用的外援也都是物美价廉的代表。
但是就是这样一支全联盟薪水最低的一支球队,确实可以连续杀进季后赛,并且每个赛季的常规赛中都能将几支排名相对靠前的球队拉下马,也是留下了一个巨人杀手的称号。穷人的日子该怎么过,大家可以好好地跟孙军学习一下。毕竟人家管理一个职业俱乐部都可以把成本压到最低,过日子也绝对是一把好手。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