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大都厌烦考试的背后,其实不是考试本身,而是考试过后周围人的评价,尤其是考试成绩不理想,家长训斥、老师批评、同学嘲笑和自我贬低等等,这些对学生心理和学习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也是国家实施“双减”政策的目的之一。

当然,取消考试频次、公布考试成绩、学校排名确实减轻了学生对学习的恐惧,特别是心理上的压力,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然而,减少考试频次,甚至一学期只进行一次考试,显然是不科学的,这都是因为将学习与考试分开对待。

考试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只有先学习,学完了再去考试,考试只是对学习的检测和评价,并不认同考试是学习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将其割裂、区别对待,并将学生负担和心理压力也迁怒于考试,直至将取消考试频次作为“减负”的重要举措。

然而,考试和学习不是分开的两件事,想要高效

学习一定离不开高频次的测试。也就是说,当学生考试的时候也是在学习,而并非是等到学完后再去考试,它与听课、做作业和复习具有一样的性质,都是学习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个步骤。

之所以惧怕、厌恶考试,就是不认同考试是学习的一部分,试问学生上课会紧张吗?做作业会紧张吗?复习会紧张吗?当然不会,因为学生们都知道这些都是学习的一个环节而已。那么,考试也是一样的,也只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而已。

就好比一名优秀的短跑运动员,每天都要进行体能、速度、耐力训练以及一次次地测试,不会只训练体能、速度、耐力而不去测试。因为,他十分清楚测试也是训练和提升成绩的一部分,测试检验训练,训练提高测试,周而复始、永不停息。

可见,一次次的测试反而促使运动员对各种训练进行方向性地改进。学习也一样,某个章节学习过后,通过测试只掌握了50%的内容,可以十分明确地学习那些遗漏的内容;再测试、再发现,循环次数越多,知识掌握得越全面,直至接近100%。

只要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并且理解得越深,就越不会惧怕考试,更好地利用不断地考试来修正学生的学习心态、习惯和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只要以分流为主的中考和选拔为主的高考试依然存在,减少考试频次最终弊大于利。

“双减”下,如何进行不断地测试。

从“双减”政策实施一段时间的效果来看,学生的学习压力减轻了不小,尽管学校不公布成绩、取消排名,但有心的家长会发现,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甚至连最基本的知识点都掌握得不牢,面对将来竞争激烈的中考、高考,家长们忧心忡忡。

这些背后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将学习和考试分开对待,没有将其纳入一个整体去重视。学生只有不断地测试,才能更全面地发现遗漏的知识点,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现如今,学校减负、考试频次减少,该如何弥补考试频度的不足呢?

首先,要确立“学习要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也就是说,学校、老师、教材、辅导班等等都是学生学习的工具,学习的自主权必须掌握在学生手里。同理,考试也是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测试的一种手段,不能完全依赖于学校的考试或测验。

在平时的学习中,全流程优化各个环节后,追求高效学习的学生一定要重视考试的重要性,主动找一些测试卷,利用自习或晚自习时间,按照考试的要求定时完成,以此查找不懂和薄弱的知识点,并通过问老师、同学或者自己钻研解决问题。

其次,坚持学习中心论,利用好假期的机会。很多家长和学生都有这样的体会,在学校的学习效率比在家里学习的要高,而且在家时间越久效率越低下,更不要说自我测试了。这与没有从宏观上审视学习过程,忽视考试的重要性有很大关系。

尤其是在假期,大部分学生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试卷后,也会找一些题来做,但这大都属于练题环节,将处于“闭环”的学习过程卡在了练题上,应该定期按照考试要求进行多次测试发现不足并及时解决,比做再多的题有效率、有成就感。

当然,学习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需要有心的家长去耐心地培养。这种意识培养得越早,学生就会更早地形成对学习框架的理解,从而知道学习,如何学习,更不会觉得考试是一件让人恐慌的事情,成绩提升是早晚的问题。

大家认为呢?欢迎留言并一起讨论。

欢迎搜索关注“象牙塔学业规划指导”//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助力高考志愿填报//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