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意义的追寻

读韦红燕作品(节选)

文/徐恩存

艺术现实表明:中国艺术正越来越面对自身的现实与问题,因此,它必将在面对人生及其意义的紧迫诘问中选择自己的表达方式。显然,这也是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但不同的是,不同的艺术家有着各自的感受与表达,具体的说,艺术家更关心的是以个人经验为基础人生意义的追问。无疑,这使许多中国艺术家更关心人生艺术命题的艺术表达和现代人精神图景的呈现。

女画家韦红燕的作品正是在她一以贯之的“认识你自己”的哲学思考中,由艺术的外部转向艺术的内部、由表象回到人生主题,这使得她的艺术得以从“时间的单一前行”转变为横向的空间扩展,在空间化的时间中,她的艺术从狭窄走向丰满,并日渐由“自我”而深入到“本我”的层面,使其艺术表现更具人生的深广意义。在韦红燕这里,艺术是由精神导引的,她的作品总是怀着几缕幽思,使犹带梦痕的人生主题和人生意义在复苏中得到审美演示,让一种温馨却又神秘的人文精神获得个性化的载体,使关于艺术的哲学思考以一种给定的观念与文化态度的对应性显现出来,并营造特定的审美情趣;而这种审美情趣的时空变异,直接导致了她作品画面意象的梦幻迷离与飘逸洒脱。

“回到人生主题”,其哲学意味不言而喻,在韦红燕的作品中,则更多体现在本质意义上,对文化视野的拓展,对人生内涵的升华,将艺术灵感、激情与创造聚焦于“人”的“本我”,在风格化的意象中,显示出人性的丰富和情感的多样。无疑,这是画家对艺术主题与现象世界重新审视与重新发现的结果;而“回到人生主题”,作为一种尺度来衡量现实世界所必然产生的理性知趣与浪漫感性,则始终导引着画家尝试以现代人的日常生活情绪、情感来编缀富有意味的梦幻迷离画面,它因此又必然地颠覆了因袭甚久的传统浪漫和诗意情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艺术家介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常务理事,北京海淀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女美术家联谊会副会长,中国民建中央画院院士,中国女画家协会创始人之一。

绘画作品曾入选第七、八、九、十、十一、十三届全国美展;首届全国中国画展;首届、四届全国壁画大展;第一、二、四、五、六、七、八、九、十一届中国工笔画学会全国大展。出版多部个人画集,多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工笔彩绘作品欣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意笔彩绘作品欣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