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月28日凌晨4时,东营区辛店街道“刘家花馍”非遗工坊内已是灯火通明。空气里,弥漫着牛奶和面粉交织的香甜气息,“刘家花馍”第三代传承人刘增青和工作室内的两名工作人员身系围裙、头戴卫生帽,又开始了新一天的忙碌,这样的忙碌状态他们已经持续了半个多月。

切、揉、捏、挑、压、搓,经过一系列娴熟的手法,不一会儿,一个个形态生动、吉祥喜庆的老虎造型花馍就成型了。“为迎接虎年的到来,我专门设计了这款老虎造型的花馍,取名就叫‘福虎’,寓意虎虎生威。你看,黄色的是南瓜泥和鸡蛋牛奶,红色的是红曲米粉,黑色的是竹炭粉,吃起来口感很好。”言语中,刘增青透着自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东营区辛店街道“刘家花馍”工作室,非物质文化遗产“刘家花馍”传承人刘增青精心制作生肖花馍。

更让刘增青自豪的是,她设计的“福虎”花馍在1月23日登上了中央电视台一套和十三套频道,传统的花馍制作技艺通过央视平台飞进了千家万户。“节目一播出,全国各地的顾客就纷纷打电话咨询想要订制花馍,一天时间接了两百多单。”刘增青说。今年,他们的订单比往年多了三四倍,为了赶制订单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说起这些顾客,刘增青如数家珍:“有一位在四川学习工作十年的山东小伙打来电话,说想尝尝家乡味过个家乡年。还有位江苏盐城的顾客,老母亲属虎,又加了一单‘福虎’花馍中式蛋糕。”虽然很忙,但刘增青会尽量满足每位顾客的特殊需求。

刘增青是“刘家花馍”第三代传承人,小时候看着奶奶和母亲可以把普通的面团变成造型各异、栩栩如生的花馍,刘增青也充满了兴趣,从十三四岁开始就跟着学做花馍。过去的花馍造型比较简单,大都以单件为主,善于琢磨的刘增青开始创新,对花馍的造型和原材料进行改良,在传统造型的基础上又设计出不同的造型,并按一定主题组合,表达的寓意更多样,美观性也大幅度提升。

“出锅啦!”7时左右,第一锅花馍出锅。老虎、柿子、寿桃、福字等不同造型的花馍散发着淡淡的甜香,犹如一件件艺术品令人赏心悦目。此时,店内已有几位顾客等着花馍出锅:“以前都是自己在家蒸馒头,这两年都在这里买,又好看又好吃。”除了购买花馍自己吃,还有越来越多的顾客将花馍作为礼物赠送给亲朋好友。“花馍里有满满的年味,还透着深厚的文化气息,寓意好。”顾客一边挑选一边说。每天,几十锅差不多四五百个花馍都被选购一空。

“从奶奶那一辈到现在,花馍的造型和材料在变,但花馍带给人们的新春记忆不会变,我希望通过制作花馍给大家带来更多的年味儿。”刘增青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春到,新春到,烟花爆竹虽热闹,危害健康莫小看,政府通告禁止燃,为了城市天更蓝,人人都需记心间……”虽然已放寒假,河口区新户镇中学仍然热闹非凡。“谢谢叔叔阿姨,过大年咯!”孩子高兴地举起刚刚制作好的“气球鞭炮”,“回家我要和爸爸妈妈一起放‘鞭炮’,不让他们放那种冒烟的。”

这是河口区选调生“走进新户镇中学”新春公益系列行动的现场,他们为孩子们带来丰富的节日礼物和精彩的手工课程,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找到新的春节节日感。

为充分发挥选调生到村任职工作职能,切实帮助帮扶村村民度过一个温暖祥和的春节,日前,河口区选调生联合团区委、区妇联、区医保局、区中医院,先后来到各选调生所在帮扶村,举办“走进新户镇中学”“落实医保惠民”“共建美丽庭院”等“槐岸扬帆”新春公益系列行动。

“现在的医保政策真是方便又实惠,不仅看病、住院、吃药能报销,还能享受居家护理服务,俺老伴晚年有指望了!”河口区河口街道三合村的刘大爷高兴地说。选调生通过与区医保局组织“扬帆微课堂”,详细为村民解读了农村医保政策和电子医保凭证的使用说明,并针对村民最关心的住院报销、慢性病药物报销的手续办理等问题进行一对一解答。不仅如此,选调生利用村民年底集中回村的机会,邀请区中医院赴村集中义诊,为40多位有需要的村民完成年前的健康检查。

“付奶奶,在家吗?”叩开大门,选调生们走进义和镇大王村付连英家。付连英是建国前老党员家属,老伴、儿子都曾当过兵,虽已90岁高龄,仍靠着一根拐棍把小院收拾得井井有条。大家围着付连英排排坐,付连英说:“年轻的时候,条件苦,日子不容易,拼命干活,落了一身毛病,现在国家强大了、富足了,政策这么好,日子也好,我得好好活着啊!”选调生们在感念老一辈为新中国建设辛苦付出的同时,也更加坚定了扎基层、长本领、报家国的理想信念。

从付连英家出来,选调生们继续来到村内其他独居老人家,为老人们全面打扫房屋和庭院卫生,逐院逐户贴上手写春联。大大的“福”字,深深的关爱,送去实实在在的温暖,腊月的小院弥漫着欢乐、喜庆、祥和的氛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虎年到,虎年好,祝大家虎虎生威、吉祥如意”……

日前,在广饶县陈官镇孙斗村,传承了100多年的省级非遗项目“孙斗跑驴”正在热闹上演,吸引了许多村民前来观看。整场表演夸张、活泼、风趣、诙谐,并不时与观众进行互动,惹得观众哈哈大笑。有的孩子还趁着演员休息,“骑上驴”过了把演员瘾,大家在喜庆热闹的氛围中,也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魅力。“每年过年,只要‘孙斗跑驴’跑起来,我们的年味儿就足了,老少爷们在一起看看演出,拉拉家常,感觉特别好。”村民孙春成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广饶县陈官镇孙斗村,传承了100多年的省级非遗项目“孙斗跑驴”正在热闹上演。

据了解,“孙斗跑驴”自清朝末年开始流传。在模拟驴的动作和神态的基础上,把流传于当地的民间小调融入到骑驴、赶驴人的动作、语言、表情中。在表演形式上,“孙斗跑驴”有说有唱有舞,诙谐风趣,深得人们的喜爱。2013年5月,“孙斗跑驴”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孙斗跑驴”的演员们除了日常的节目展演,每到过年,都会在自己村里无偿进行演出,增添年味儿的同时,也为村里的百姓们送上春节的“文化大餐”。

今年春节,为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活跃广大人民群众的节日文化生活,广饶县组织开展了“春满乐安 非遗迎年”非遗展演系列活动,为新春佳节增添了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除了线下的展演活动,受疫情影响,我们还组织了全县的各级非遗项目,特别是展现喜庆氛围的项目进行‘线上’展演,一方面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另一方面也是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将它发扬光大。”广饶县文化馆馆长崔雯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记者来到利津县利津街道大北街村“虎斗牛”非遗展厅,看到了承载着大北街村风土人情的老虎、耕牛服饰,老虎的双眼炯炯有神,耕牛的犄角修长有力……在与“虎斗牛”第五代传人丰振平的交流中详细了解“虎斗牛”的背景故事、传承历程、精神内涵,感受着非遗文化的无尽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间舞蹈“虎斗牛”演出吸引了众多村民前来观看。

据丰振平介绍,“虎斗牛”情节生动,主题鲜明,场次清晰,结构紧凑,由“饿虎寻食”、“虎猴相戏”、“牧童放牛”和“耕牛救主”四部分组成。伴奏用的锣鼓经名叫“老虎通”,也是北街村所独创,根据剧情而变化鼓音高低和鼓点疏密。随着时间的推移,历代参与演出的一些主要演员渐渐有了名气,“虎斗牛”开始被人们所熟知。

如今,“虎斗牛”承载的不仅仅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精神。丰振平说,从“老虎斗”到“虎斗牛”,通过对惩恶扬善、匡扶正义行为的褒扬传递出了劳动人民对真、善、美的向往,把“耕牛”这一“义”的化身,通过民间舞蹈这一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向世人宣扬,达到了很好的教化目的,这也是大北街村乡风民风淳朴的精神支撑。

每一个春节,“虎斗牛”都会陪着村民们度过,为一代又一代的大北街人带去欢乐……它,早已在村民们的心中扎下了故乡情结的种子。

正是如此,大北街村的村民们对“虎斗牛”的保护与传承有着自己独到的认识和理解。“‘虎斗牛’对我们而言就是村庄记忆的象征,曾经多次有外地人想要出钱、出演员和我们村合作,希望将‘虎斗牛’商业化,被我们全村人一致反对。”丰振平说,“在我们心里,‘虎斗牛’的存在已是一种信仰,我们热爱它,就像我们热爱我们的家乡,我们不希望外人把它带走,我们也会教育我们的后辈留住它,守护好它,紧紧握住故乡的根。”

如今的“虎斗牛”还被丰振平等传承人赋予了生肖的含义。整段舞蹈中共含有虎、牛、猴三种生肖元素,十二生肖里占了四分之一的席位,这也就意味着在虎年、牛年、猴年,“虎斗牛”都能够作为当地的民俗文化符号向人们展示,对生肖文化也是一种传承。演出时再搭配以春联、绘画、书画和民间工艺作品,年味总会比其他地区要浓厚得多。

“今年是虎年,‘虎斗牛’也象征着事业兴旺发达,红红火火、蒸蒸日上,村民们也会在‘虎斗牛’的精神指引下,去努力过上好日子。”丰振平告诉记者,“可惜今年的疫情形势仍然不太乐观,我们也很难组织团队进行汇演,多少有些遗憾。但是,我们计划在村里录制一段演出视频,把‘虎斗牛’搬上荧屏,在春节期间进行播放,让更多的人能够走近它,了解它,让它焕发出别样的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感谢咱镇上的工作人员,每年一到春节就来给我们送春联,写得非常好,家里人都很喜欢。”接过工作人员手中的春联,垦利区黄河口镇新营村王大娘高兴地说道。

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动乡村文化建设,近日,黄河口镇文化站开展了“文化下乡送春联 墨宝飘香暖人心”活动,为群众送上新春大礼包。

无联不成春,有联春更浓。在新营村,一副副寓意着吉祥、饱含着真情的春联送到了村民手中,送上了新春前的第一份祝福,更描绘出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文化站工作人员开心表示:“今天咱们的书法爱好者当场书写的春联更亲切、更有春节的味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书法爱好者正在书写“福”字。

天气虽冷,群众积极性很高,活动现场热闹非凡,数十个“福”字排列有序的放在地上风干,闻讯赶来的村民络绎不绝。活动现场,书法爱好者挥毫泼墨,下笔苍劲有力,针对村民的不同需求书写各种寓意吉祥祝福的春联。一副副精彩的春联,一个个形态各异的“福”字,在寒冬腊月温暖了每一个前来的村民。

据了解,此次活动共送出200余副春联,书法爱好者义务写春联、送春联,把浓浓的年味、新春的祝福送给来到活动现场的村民,受到村民的一致好评和称赞,进一步丰富了农村文化,推动了乡村文化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