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如是写道;“如魏兵到来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手摇羽扇,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高声昂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故事发生的背景是魏国派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镇守,而马谡是个半吊子,只会纸上谈兵,却深得孔明信赖。

于是乎街亭惨败,马谡败逃,司马懿乘胜追击,率兵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应敌,但心中早有对策,只见他沉着镇定,大开城门,于是便有了令世人拍手称快的空城计。

首先不管是真是假,我们先来揣摩双方心理。

从防守方蜀军来看,刚刚听闻街亭一败,气势衰败,让本就无兵可战的蜀军雪上加霜,诸葛亮所想之策是置之死地而后生,通俗点讲就是破罐子破摔,追求绝望中的一线生机。

从攻击方魏军来看,刚刚在街亭一战中大获全胜,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此时不乘胜追击,更待何时。双方都是老演员了,各自把对方的心理拿捏的死死的。

你反正畏首畏尾,那我就大开城门,反其道而行之。

诸葛亮老谋深算,此时城门大开,意欲何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是这种心理战,往往是最令人害怕的,战还未交,心理防线已然瓦解,思索不久,司马懿感觉深陷对手计策之中,速速收兵而归。

看到这想必许多人对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佩服的五体投地,然而一千个观众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这么理解这段故事的,近年来一些学者对这段故事有了新的见解。

亮平生谨慎,若攻城,中计,汝辈岂知?宜速退。”

这是司马懿说的话,这或许可以说是司马懿不想攻城,自己说这样一句话来找个台阶下。为什么要找个台阶呢?因为诸葛亮不能就这么死了,这个时候就是一个比谁格局大的时候了。所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蜀国最大的的威胁就是诸葛亮,诸葛亮一死,蜀国的威胁一下就小了很多。

本来蜀国就是三国中最弱的,这样一来就更加弱了。

如果说这时候司马懿想起了兔死狗烹的道理也就能理解退兵的做法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就是今日我把你诸葛亮杀了,那我对魏国的价值也没剩多少了,到时候今天你诸葛亮的下场就是来日我司马懿的结局了。

而诸葛亮可能也是意识到了司马懿在魏国的存在价值,所以才有了城楼操琴一法,对于诸葛亮而言,今日西城一战,看似毫无胜算,实则有十足把握呀,身处在战乱四起的三国时期,双方的格局在今日看来都让人叹为观止!诸葛亮所弹之曲就是唇亡齿寒之意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演义终究是演义,不是历史,这一段精彩绝伦的空城妙招实则是子虚乌有的,不过空城计却有在三国时期发生,只是实施者并不是诸葛亮,而是魏武帝曹操,当时正处于统一北方进程中的曹操率军攻打吕布。

吕布集结万余人袭击大部队被调离的曹操大本营。危急时刻,曹操大胆使用“空城计”,虚张声势,吓得吕布不敢进攻。

而曹操则从容从后方调回了部队,一举拿下了吕布大军。

其实历史上空城计并不是首例,飞将军李广和张守圭也都用过此计。

“空城计”作为一项奇谋,是中国古代高水平战略技术的一个杰出代表。不过遗憾的是,它与“智绝”诸葛亮无缘。

空城计作为三十六计之一,也有很多现实意义的,在工作和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是意料之外的。

空城计告诉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希望,所谓上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身处绝望,永远不要放弃对生的追求,走过去这段黑暗,前方也许就是坦途了。

本期内容完,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