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新春前夕,一封内部信在网上流传,写信的是爱尔眼科医院集团董事长陈邦。作为拥有数百家连锁医院的眼科巨舰掌舵人,他在信中宣布了一个重大决定:从即日起,爱尔将全面拥抱社会监督,推动自我革新。

这封信可以看作一种回应。2022年早些时候,武汉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艾芬在微博晒出4份涉及宿迁爱尔眼科医院的“手术回扣明细”。院方迅速出具声明:网传信息已按照相关要求进行了整改,严肃处理了违规员工,并撤换了管理团队。

毋庸置疑,内部信的核心内容“拥抱社会监督”,关乎爱尔眼科与艾芬的医疗纠纷及其衍生的众多舆情。2020年12月31日以来,艾芬在微博持续发文,称自己在武汉爱尔眼科医院做过白内障手术后,视网膜脱落,右眼近乎失明,质疑为其诊疗的医院存在违法违规行为。之后一年多时间里,这一纠纷屡屡掀起舆论风波,事件双方陷入僵持。

此时,爱尔眼科以主动的姿态,再次走向舆论中心。要知道,对于舆情事件的应对方来说,主动性是一种稀罕物。爱尔眼科姿态的变化,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兴趣,而随着对这家企业的深入了解和分析,你会发现,爱尔眼科让人感兴趣的地方不止于此。

“自找麻烦”,有点意思

去年12月,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市场监管现代化规划》指出,鼓励引导各类市场主体、行业组织、广大消费者和新闻媒体积极参与市场监管工作,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拓宽社会参与渠道,以适当方式及时公开规划实施情况,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但谁都知道,“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不容易办到。

信息不对称之处,很多时候就是利之所出,而“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恰恰要包容各种非自愿的“信息披露”,营收上可能“壮士断腕”不说,短时间内甚至还有负面新闻激增的风险。因此在我国,还有不少企业对社会监督持“拒绝”态度,有的封锁企业内部消息,有的拒绝与媒体接触。

爱尔眼科掌门人陈邦这样表态,无异于将自己和自己的企业架在了火上。但不管怎么说,在企业成立20周年之际旗帜鲜明地提出“全面拥抱社会监督”,需要相当的勇气。从侧面来看,也不失为一种正面垂范。这是一种格局,一种担当,值得点赞。

陈邦其人,有点意思

“使所有人,无论贫穷富裕,都享有眼健康的权利。”是陈邦在内部信中讲述“一个老娭毑”的故事时所提到的创业初心,这让公众看到这个外表刚毅的湖南汉子内心柔软的一面。

“眼茅”掌门人陈邦,经历颇为传奇。90年代初,他闯荡海南,在房地产行业赚到人生第一桶金,中间经历几起几落,千禧年后又创办了爱尔眼科。

陈邦既是退伍军人,又是湖南大学校友,在两个圈子里都有着不错的名声。作为一名老兵,陈邦一直心系军旅。2015年得知湖南省退役士兵就业创业服务促进会成立,陈邦第一时间出资作为发起人,并与省退服会签署了“退役士兵眼健康关爱基金”项目合作框架,推动全省退役士兵眼保健纳入医疗保障体系。爱尔眼科多年来共吸纳复转退军人数百人就业,通过培养,他们中大部分人成为各地爱尔眼科医院的核心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2021年,陈邦以31060万元的现金捐赠总额位列《福布斯中国慈善榜》第14位。去年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110周年院庆之际,陈邦为母校捐赠1100万元,成立湖南大学“爱尔·百年商学发展基金”,助推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打造扎根本土享誉全球的卓越商学院。

人民军队的规训与锤炼、百年名校的文脉传承,加上多年来在社会上积攒的良好口碑,或许正是陈邦敢于“全面拥抱社会监督”的底气。

纠纷背后,有点意思

陈邦或许也始料未及,自己会与一个“武汉嫂子”产生如此深的羁绊。在内部信中,他表达了自己的困惑:“如果遇到纠纷时都不走医学鉴定、不走法律程序,不接受与其个人认定不一致的任何事实,而是通过社交媒体实施长期的“舆论审判”,这是任何医院或企业都无法承受的。”事实上,这也是许多企业家和社会公众心中的困惑。

艾芬以“一己之力”对线全球最大的眼科医疗集团一年多,让不少人关注继而同情。但必须注意到,朴素情感之外,该事件的事实信息比较复杂,舆情并非没有反转的可能。

与艾芬同为医疗界网络大V的烧伤超人阿宝曾对事件做了梳理:

“艾芬医生因为A病在爱尔眼科做了手术,手术取得了成功。几个月后,艾芬医生因为B病在自己医院做了手术,手术效果不好,导致右眼近乎失明。然后,有人告诉艾芬医生,手术效果不好,是因为B病没有被及时发现。艾芬医生认为:自己因为A病在爱尔医院做手术的时候,医生没有及时发现自己的B病,导致自己失去了及早治疗的机会,并怀疑自己A病是否应该手术。而爱尔眼科认为,自己对A病诊断明确,手术指征无误,手术也非常成功。艾芬医生的B病与爱尔眼科无关。”

首先,该事件并非简单、常见的医疗事故,而是涉及多个主体,多个环节,有着复杂的、待确认的因果关系。

其次,站在爱尔眼科角度来看,几乎没有理由不去服务好这位患者:艾芬医生是如此闻名且刚烈,医疗事故的严重后果与手术成功的广告效应,院方不会没有概念。当然,正如专业人士所言,爱尔眼科这种民营医院需要盈利,内部资源无疑会向白内障晶体置换这种高收益低风险的业务倾斜,这就难免导致一些医生在某方面特别精通,但对其他业务却相对生疏,面对复杂情况时缺乏全面性。

再者,涉及到医患关系的关键问题“如何处理医患纠纷”时,我们应当重新审视艾芬医生拒绝医疗鉴定、诉诸舆论攻势的维权手段。正如此前一篇相关文章中所说:“在医患纠纷中,申请医疗鉴定,选择法定纠纷解决途径的一方,不一定是占理的。但是,坚决拒绝医疗鉴定,坚决不肯走法定纠纷解决途径的一方,基本上都是不占理的。”

最后,应当看到,本次事件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资本市场的波动。在一连串的负面新闻影响下,爱尔眼科在牛年开始后股价一度大跌,市值较最高点蒸发一千多亿。虽然股价下跌有多方面原因,但某些势力通过炒作负面新闻做空股价,以便低位吸筹高位套现的可能性,现实中也不是不存在。国家网信办自2021年8月27日起开展的清朗·商业网站平台和“自媒体”违规采编发布财经类信息专项整治行动、11月18日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发布的《关于建立新闻敲诈、虚假新闻举报渠道的通知》,可视作监管层与上市公司对这一问题达成的共识。

未来走势,有点意思

从上世纪的“院中院”,到现在的千亿市值巨舰,爱尔眼科堪称民营专科医院中成功的典型。它用20年打造了“横向成片、纵向成网”的立体化眼科医疗服务体系,解决了过去眼科医疗资源过于集中在大中城市的弊端,助推中国基层眼科医疗水平的大幅提升。虽然牛年以来股价下挫,但不可否认,爱尔眼科确实是一家成长性极高的医疗企业。

财报数据显示,爱尔眼科业绩增长非常稳定,近10年的营收增速基本没有低于过20%(2020年疫情影响下仍有19.2%的增速),最高的2017年增速还达到了49.06%。2017年8月31日,爱尔眼科收购欧洲巴伐利亚眼科,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眼科医疗集团,我国现代医疗服务自此开始输出欧洲市场。2021年12月17日,爱尔眼科发布公告,计划并购重组收购14家医院。其体外孵化培育眼科医院,再注入上市公司的模式,为公司长远增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今年1月,国家卫健委印发《“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年)》。《规划》指出,要聚焦重点人群、重点眼病。关注儿童青少年、老年人两个重点人群,聚焦近视等屈光不正、白内障、眼底病、青光眼、角膜盲等重点眼病,推广眼病防治适宜技术与诊疗模式,提高重点人群眼健康水平。这一消息显著利好民营眼科医疗机构,在国家深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鼓励社会办医的大背景下,民营眼科医院规模以20%左右的增速持续快速成长,爱尔眼科在其独创的分级连锁眼科医院管理模式和眼科医疗服务行业合伙人计划加持下,有望继续乘风破浪。

爱尔眼科伴随着改革开放大潮成长起来,已经走过20个年头,当年与陈邦一同创业的爱尔人都已不再年轻。坐拥千亿市值的眼科帝国,低下头颅,放下身段,拥抱社会监督,需要眼界,也需要决心。相信企业高层此举经过深思熟虑,将不折不扣地践行诺言。新的一年,期待“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爱尔眼科,重拾初心,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