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若姑娘

1.

胡适先生写的《胡适留学日记》里面有这样一段记录。

7月4日

新开这本日记,也为了督促自己下个学期多下些苦功。先要读完手边的莎士比亚的《亨利八世》……

7月13日:打牌。

7月14日:打牌。

7月15日:打牌。

7月16日

胡适之啊胡适之!你怎么能如此堕落!先前订下的学习计划你都忘了吗?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7月17日:打牌。

7月18日:打牌。

根据热心网友的整理,

《胡适留学日记》第一卷中有“打牌”记录累计36次。

在最频繁的七、八、九月,平均不到三天就打牌一次。

被打牌困扰而拖延的胡适,突然让大家有一种“亲近感”,

“原来名人和我一样,也拖延呀!”

拖延,是一个可以唤起我们每个人不同记忆的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明知道那么多事情堆在眼前,换季的衣服、摊开的文件、或者只是需要购买的纸巾、一封需要完善的简历……

还有自己焦急不安的小心脏,我们还是边咬着手指甲,边也许只是发呆的说,再呆一会儿,就一下下……五分钟后一定行动。

结果,十分钟、三十分钟后依旧保持原样。

于是,天黑了又白了,心情愈加沮丧。

《爱情公寓》有一句台词:“拖延症,是当代人一种常见的绝症”。

你一旦开始拖延,就总是拖延。

豆瓣有个小组叫“我们都是拖延症”,小组成员已经达到178318。

小组成员用文字宣泄着拖延带来的痛苦、悲伤、忏悔,甚至是绝望,“拖延症,我想流泪”,“真的没救了吗?”等诸如此类。

如果想要克服拖延症,第一步就是正视它,从根源入手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2.

我之前遇见过一个律师,他在大学里是学业的优秀分子,考入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法律学校。

在学校也是佼佼者,毕业后带着无比自豪的成绩进入一家颇具声望的律师事务所。

工作上,他每个细节都力求完美,

比如修改了八百遍的案件小结、字体加粗与否、甚至连标点符号都得完善半天。

也正是因为这样,为了完成一份“完美”的总结,他常常会加班到凌晨,第二天又拖着疲惫的身子继续上班。

精力毕竟有限,对总结做了太多思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会导致拖延其他该做的事情:必要的背景调查,约见客户,做法庭辩论等。

当庭审日期临近的时候,他会变得极为恐慌,因为已经没有多少时间来撰写一份适合的案件小结,更别说完美了的小结了。

庭审结果肯定是不尽人意。

而他的理由是:“时间太紧张,如果再给我一个星期,我会做得更好。”

简而言之,失败的判决让他害怕,以至于宁愿拖拖拉拉,也要避免自己的最佳表现被人评判。他对自己的最佳表现得不到充分评价感到非常恐慌。

这就是“完美主义者”的拖延症。

如果做不到,宁愿选择不做,这样即使没有达到要求,也是因为其他,绝不是自己的问题。

完美主义”的人大多都有一个同样的属性,就是对自己、对目标、对他人、对事情的发展要求过高,而且一旦有所不符,就容易走向极端,拖延、自暴自弃。

这种灾难性思维是具有破坏性的,下一次如果这样拖延,学着退后一步,提醒自己,你所恐惧的完美主义都被夸大了。

对于拖延症而言,有所行动就是“完美”。

3.

你会相信自己拖延是因为“恐惧成功”吗?

什么是恐惧害怕成功呢?

你会不会在一个进展顺利的工作中放慢脚步?

当你得到很多认可和赞誉的时候会不会感到焦虑?

当你的经理提出要提拔你的时候,你是不是开始希望自己成为一个隐形人?

当事情一切进展良好的时候,你是否会认为坏事马上就要上门?

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阿雅进大学的时候主修的专业是英语,但是当她参加了一个集体心理学的课程之后,她马上觉得自己非常喜欢心理学。

因为喜欢她每周要交一篇三页篇幅的论文,但是她常常要写上满满十页,以至于弄得自己经常来不及上交。

为了期末论文,她做了太多的研究工作,以至于她没能按时完成,结果她在这个课程中得了一个“未完成”。

教授把她叫到办公室,他对一个优秀学生把成绩搞砸了这件事表达了自己的关心。

“我认为你在害怕…”简以为他说的下一个词会是“失败”,但是教授说的却是“成功”。

这让她极为震惊!

阿雅不敢相信自己居然害怕把事情做好。

《拖延心理学》中说:

很多拖延者在面对成功的时候,内心往往处于冲突之中。

他们害怕成功所给他们带来的不利的一面,而他们自己对常常毫不知情。

大部分害怕成功的人都想要把事情做好,但是无意识中的拖延让他们适得其反。

4.

“现在几点了?”

“最后的期限的明天上午八点”

听上去有没有有耳熟?

在拖延者眼里,他们的时间观念与通常的“钟表关系”不同步。

时间对每个人是不同的,我们都有自己独特的时间感。

男女朋友约好一起看电影,女朋友在电影开场五分钟前姗姗来迟。

男朋友就质问她:“为什么要在看电影的时候迟到?”

女朋友会很无辜,觉得自己并没有迟到,因为他们坐下的时候电影刚刚开始。

一个拖延者在上课前1分钟走进教室,老师问他为什么迟到?

他说:“距离上课还有1分钟,我没有迟到!”

这就是一个人主观时间和客观时间不一致造成的拖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著名的心理学家、社会学家津巴多对时间感知进行了全面的研究。

结果显示:人们是参照基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不同坐标来感知时间的。

如果你只是局限于其中某一个时间坐标,那么你的生命观就会发生偏差和受到局限。

所以想要让拖延者接受你的主观时间注定是一件无法做到的事情,因为每个人与钟表时间的关系是千差万别的。

唯一可以做到就是相互理解对方在时间概念上的不同,以此达成某种妥协。

5.

我们每个人带着独一无二的DNA和大脑来到这个世界,然后在一个特定的时间降生在一个特定的家庭。

先天条件加上后天培养造就了今天的你,或者说是今天的这个拖延者。

那么你究竟是怎么变成拖延者的呢?

成功和失败的榜样;

家庭态度也是造成拖延的成因;

被遗忘的早年经历;

一切都与爱有关等都会导致拖延症的产生。

拖延是由心理根源、生物因素和人生经验这三者交织在一起而形成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某种意义上讲,拖延把你服侍得很好。

它保护你,不让你意识到自己不那么令人愉快的一面,还帮你躲避内心的烦恼和恐惧。

在你不想采取会让自己内心不安的行动的时候,它给了你一个方便的理由让你心安理得。

但是拖延症就像癌细胞,一个细胞癌变了,他就会无数次的分裂直到指数爆炸,局面越来越难控制,只能眼睁睁到病死。

拖延会把你拖进无尽的深渊,压垮你所有的斗志。

马克·吐温曾说:勇敢并非没有恐惧,而是克服恐惧,战胜恐惧。

患癌要医治,那么拖延症也要积极的“治疗”。

当你正确的面对拖延,然后把自己一点点从深渊中生拉硬拽出来,那种希望和勇气,足够治愈你的一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END——

作者|阿若姑娘(微信公众号ID:aruo077),爱文字写故事,爱读书独立又温暖的90后姑娘。当过记者,开过一间小小的花艺工作室,酷爱写作,不惜为此辞去铁饭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