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2月4日,也是北京冬奥会开幕的日子。无锡日报特约观察员、中国航天科工航天新气象公司现场服务保障工程师王昊也进入了紧张的护航冬奥时间,王昊所担任的工作是负责张家口冬奥村场馆的技术运维保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天早上7点刚过,王昊就来到张家口冬奥村场馆BBC(物理服务器)机房进行设备巡检和调试,该机房主要是保证张家口赛区内网的正常运行。在机房系统正常运行后,王昊又先后来到代表团列会大厅、收费口服务台、技术服务台等地进行设备巡检。现场巡检结束,时间已经接近中午12点。

据悉,赛事期间,航天新气象冬奥工作人员共有两组,一组远程24小时待命,另一组现场提供实时保障,确保有问题第一时间处置。王昊所处的工作专班就是现场实时保障组。

据介绍,此次无锡企业航天新气象科技有限公司助力北京冬奥的气象装备主要涉及便携式雪温雪状观测仪、小型化全自动探空系统、自动气象观测站、风廓线雷达、Ka波段毫米波测云雷达等5大类,这些装备在北京、延庆和张家口三大赛区都有分布,数十套装备可随时为冬奥气象保障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

以国家跳台滑雪中心为例,中心竞赛气象员每天要通过便携式雪温雪状观测仪对场地中心雪地的湿度和温度进行反复测量,监测雪面因气温变化引发的硬度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了这些装备的助力,航天新气象冬奥气象预报可以精确到“百米级”和“分钟级”。比如延庆、张家口赛区位于山区,天气变化快,大风时有出现,为确保及时获取赛区风场变化信息,风廓线雷达可遥感探测赛区低对流层的三维风场数据,风廓线雷达和测云雷达每5-6分钟就会向气象部门传输一组实时风场、云探测信息。

在海陀山赛区,Ka波段毫米波测云雷达可24小时全天候开展云雾遥感探测,对发生降雪、降雨等天气过程时的风、雪、雨、云等气象目标进行定量刻画,有助于气象人员通过大量的数据积累,分析了解赛区天气规律,对赛区天气变化过程做精细化预报。

王昊说,为保证风传感器在人工造雪期间的正常运行,保障队员对数十套风传感器进行了改造,增加加热融冰装置,解决降雪期间风传感器凝冻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自豪的是,此次助力北京冬奥,在场馆建设、基础设施、技术服务等方面都有无锡企业的身影,部分科技成果还是首次应用。比如中粮工科参与了国家速滑馆、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等多个场馆建设,很多技术突出科技、智慧、绿色元素。

在冬奥比赛期间,所有助力冬奥的无锡企业均派出强大团队提供赛事运维保障,第一时间应对现场突发技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