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年的中国北方,真可谓是“城头变幻大王旗”。这一年,身处大明帝国京师北京的崇祯皇帝自尽殉国。北京城头飘扬起了李自成大顺起义军的旗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李自成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大顺军在山海关被吴三桂与清军的联军击败。清军趁胜追击,占领了北京。一年之内,北京城二度易主。

话分两头。明朝虽然没了北京,但是陪都南京尚在。崇祯皇帝殡天的消息传到南京,南京的明朝官员们经过一番商榷,最后拥立福王朱由崧(当时正在南京避难),即南明的弘光皇帝。弘光皇帝是崇祯皇帝的堂兄,属于平辈人。二人都是万历皇帝的孙子,由他继承大明帝位名正言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的北方,清朝入主北京,准备与退守陕西的李自成大战一场。究竟谁是敌人,谁是盟友?南方的南明弘光政权意图借助清朝的兵力,联合对付李自成。但是弘光皇帝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清军在击杀李自成后,马上腾出手来,进攻江南地区。弘光政权很快覆灭,弘光皇帝也被押往北京,身首异处。

因为这个结局,今人对于弘光政权联清灭顺的意图颇有微词。不过今天,撇开事后诸葛亮的立场,来分析一下:弘光政权为什么意图联清灭顺?

一、弘光政权对李自成的敌视

一、弘光政权对李自成的敌视

弘光政权对于李自成的敌视,来自于两个方面。

其一,上文提到:李自成起义军逼死了崇祯皇帝。对于南明君臣而言,李自成既然逼死了大明的先帝,自然也就是弘光政权不共戴天的仇人。双方之间绝无和解的可能。弘光政权对李自成无比仇视。不然,如果与仇人联合,那么弘光政权的法统何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李自成还是弘光皇帝的杀父仇人。公元1641年,李自成起义军攻下了河南洛阳,处决了福王朱常洵(因为洛阳正是他的封地)。朱常洵乃是弘光皇帝朱由崧的父亲。朱由崧命大,侥幸免于一死。李自成杀了弘光皇帝的父亲,连弘光皇帝本人当年也差点死于李自成之手。可见,弘光皇帝对李自成是痛恨不已的。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弘光皇帝都不可能选择联合李自成。

二、清朝的姿态迷惑了南明

二、清朝的姿态迷惑了南明

在入主北京之前,清朝其实已经入关多次。但是这次,清朝入关的旗号不同以往:李自成逼死了崇祯皇帝。我们这次是受邀(即吴三桂借兵)前来替崇祯皇帝报仇的。经过这一番粉饰,清军成为了替大明报仇的所谓“仁义之师”,其行动一下子就变得“名正言顺”了起来,也笼络了不少北方的人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此时南方的南明弘光政权,也同样被清朝的这番姿态迷惑了。安史之乱时期,唐朝政府借兵回纥,抗击安史叛军。见到清朝打出的旗号,南明君臣理所当然地认为:此时的清军就像当年的回纥兵,是可以一起对抗李自成的盟友。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仇视李自成的南明政权于是开始盘算着怎么与清朝合作对付李自成。

三、李自成也无联合南明的想法

三、李自成也无联合南明的想法

众所周知:两方联合,需要的是你情我愿。弘光政权不想联合李自成,那么我们把目光放在李自成那里,他又是怎么想的呢?

答案是:李自成也无联合南明的打算。李自成在陕西被清军击败后,大顺军开始向湖广地区撤退,并且收集船只,准备顺江东下,占领江南地区,继续抗清。显然,李自成这是要从弘光政权抢地盘。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李自成并没打算联合南明。李自成不想联明,弘光政权也不想联顺,双方自然不可能合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综上,这些原因促成了弘光政权联清灭顺的想法。但是,弘光政权显然低估了清朝的野心。结果,李自成是被清军打败了,但是清军的兵锋紧接着就对准了弘光政权自己。随着大顺政权和弘光政权的相继覆灭,南明和各路农民起义军这才逐渐放弃旧怨,联合抗清。可是,这已经太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