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贾小乐纪录片解说——《出路》

这个导演用了6年的时间

用镜头揭露了生活中最大的谎言

上学 真的可以改变人的一生吗?

导演跟拍了三个不同的儿童

山里的孩子,小镇的孩子,都市的女孩的三种人生

马百娟首先出现在镜头里

她在三个阶级中处于“最底层”

生于甘肃会宁的一个贫穷山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百娟现在十二岁

她每天的早餐就是热水泡馍

不到一分钟就将满满一碗泡馍吃掉

她就急急忙忙的朝着学校赶去

从她的家中到学校需要走六个小时

全程山路

马百娟一脚泥土一脚尘的背着书包向学校走去

马百娟走进了堆满了木头的教室

开始了她的今天的课程

加减法

尽管城市中的同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都已经学到了解方程式

但她依然还是坚信

自己只要坚持读书就会有一条出路

导演拍摄的另一个对象

是叫做徐佳的孩子

他是三种阶层的“中层”

此时他正一脸严肃的盯着电脑屏幕

屏幕中显示着他的第二次高考成绩

他生活在湖北

众所周知,湖北是一个高考大省

比起马百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更加希望通过学习来改变自己的人生

只是他觉得这一次次高考是上天的恶作剧

因为他现在已经复读两年了

可是成绩依旧没有任何变化

四百九十七分

连二本线都没有过

在这个过程中他就有过自杀的念头

但是为了完成老爸的遗愿

和照顾年迈的母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佳决定再冒险一次

清晨五点

他从学校旁租的小出租屋里爬了起来

不需要闹钟

他就会被精神上的压力吵醒

据徐佳说,有段时间因为太紧张

他一看书就浑身颤抖,甚至于会出一身的冷汗

因为他知道,如果这次高考自己再次落榜

自己将会面临怎样的命运

这里有连续读三年高三的学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镜头的另一边却有人半路退学

让我们来到第三个拍摄对象

袁晗寒是这三个人中的佼佼者

也是这几种阶层中的“高层”

袁晗寒是北京人

今年十七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刚刚从央美附中退学

因为袁晗寒流过级

同时学习成绩一直不好

所以她总被老师念叨

老师每次苦口婆心的劝说

却没有让袁晗寒有所转变

而她的妈妈见她不是学习这块料

于是就主动让她退学

而袁晗寒退学后只有一个事情需要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就是消磨时间

有时候会看半天的电影

有时候则跑到巷子里画画

袁晗寒看起来虽然轻松

但她的内心其实也十分焦虑

因为她害怕

他会一直过着这么枯燥的生活

不知道该做什么事

让我们把镜头转到千里之外山区之内的社会“底层”马百娟这里

马百娟虽然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她比袁晗寒更清楚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因为她从来都不会觉得无聊

每天放学后,退去了学生的身份

十二岁的马百娟就是家中的主要劳动力

她要给家人喂猪、收麦子、烧菜、砍柴

背着柴火上山的路是最难的

回到家后,马百娟早已没了背书看书的力气

也没有时间去思考人生的意义

这一天就在她的睡梦中过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纪录片的导演说

他们一家人的生活状态就和蚂蚁一样

永远没有停息

人的欲望没有界限的

但是满足的条件却是有限的

十二岁的马百娟

是纪录片中社会“最底层”的孩子

现在她的愿望就是买一件文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全家有五口人

合起来一年只花50元

今天,马百娟用了百分之六的家庭收入

购买了一套文具

一共是三块二毛钱

马百娟在回家的路上

心情非常好

她的作文中这样写到

她要从这里的小学毕业

然后一直读书到大学

毕业之后就要到北京工作

要每月赚1000块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后给家里买面条吃

还要给家里盖新房子

挖水窖

相对于马百娟作文中的梦想

这个时候在北京的“高阶层”袁晗寒

却不知道自己的理想是什么

17岁的年纪从高中退学后的她

因为实在闲得无聊

便在南锣鼓巷开了一家小酒吧

店里面的装修也是他自己设计的

虽然很有艺术气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却和附近的一家家饭店、菜店有些格格不入

袁晗寒对咖啡厅的利润并不是很在意

她说:只要她饿不死就行

因为她最担心的就是自己会被无聊死

镜头一转

距离高考只剩下三十八天了

在社会“中层”的许佳更加紧张了

高考对于来自于县城、家庭条件一般的孩子来说是唯一的出路

因为只有高考能够让他们体面的走出县城

可那一张张熟悉的卷子

常常让已经复读三年的徐佳双手颤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额头上冒汗

徐佳非常明白

如果自己要是再次落榜

会发生什么

上考场的时候

徐佳孤身一人

自信满满的从马路走来

可是近距离一近

便能够明显感受到

他还是有点底气不足

而远在千里之外的马百娟却并不知道

高考的考试是有多难

马百娟从课本里得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外面的世界中有很多的高楼大厦

一想到这里,他的精神就会振奋起来

远在北京的袁晗寒的咖啡馆倒闭了

亏了两万元

而她的母亲说就当给她交学费了

而接下来袁晗寒该做点什么

却又成了她思考的问题

思来想去后她决定去欧洲各国旅行三年

看看这个世界

同时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

镜头一转便是六年以后

三个孩子的命运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上学到底能不能改变普通人的命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位导演用了六年时间

拍摄了三个不同阶层的少年

给了大家一个答案

眼前的这名男生

名叫徐佳

他即将毕业于湖北理工大学

然而

毕业之后他投出去的简历却大都石沉大海

最后实在没有办法

他只好当起了电话推销员

座在椅子上如同机器人一般

一遍又一遍的说着介绍词

这一刻的徐佳甚至开始怀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学真的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吗?

但这个时候

比徐佳更加感到困惑的是

马百娟这个社会“底层”

曾经梦想着去北京上大学的马百娟

却没有读完小学

老师说她是一个好学的好学生

她的哥哥却认为他智商不行

把他带回家

今年马百娟一家的生活更是艰难

大哥所在的公司三个月都没有发薪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的爸爸觉得女孩子学习好不好也没什么用

少读点书,能认识字就行了

等到结婚之后就是别人家的了

要靠也只能靠女婿

女娃子是靠不住的

马百娟在学校外的铁门望着操场上的学生们

她在想什么

没有人知道

但从他那黯淡无光的双眼中

好像是能看到一个被称为“认命”的东西

当记者跟随她来到当地的一家酒店的时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听这里每个月的工资有1000块的时候

马百娟顿时眼前一亮

但可惜的是

无论年龄、学历还是电脑技术

马百娟都不符合酒店的要求

她低声问道:要不要打扫卫生的?

但是酒店的工作人员却说

酒店用的都是地毯不用扫

马百娟从酒店、德克士再到超市

都找不到能够打工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家后

他和两个年纪相仿的女生有说有笑

两个女生的肚子已经凸起的十分明显了

似乎在寓意着

就轮到马百娟了

马百娟的千元月薪的梦想破灭了

但是镜头这边

徐佳快找到了自己梦想中的工作

为提前庆祝自己的重新开始

徐佳花了大价钱

买了一部港版的苹果4手机

或许是因为这款手机的运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让他顺利进入了一家大型的电力公司

但在签订合同的那一刻

他觉得自己仿佛是签了卖身契一样

联想到那时候的富士康跳楼事件

徐佳隐隐有些担忧

自己会不会有一天也被资本家逼到那种地步

有人给别人打工

就一定有人当老板

袁晗寒出身豪门

在父母的帮助下

回国之后在北京成立了一家艺术品投资公司

就像他在高中时开的那个酒吧一样

家里并没指望他能混出什么名堂来

只要她自己喜欢就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袁晗寒而言

她的试错代价很小

当导演把记录袁晗寒的镜头放给徐佳看的时候

问他什么感受

徐佳告诉导演

他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

他自己也能够接受这种不公平

但是他一直相信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

他的儿子、女儿也能过上像袁晗寒那样的生活

再来到千里之外

导演却失去了拍摄马百娟的资格

她的爸爸问导演要两万块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然就不让她继续拍了

因为这位导演是个独立制片人

她自己也很缺资金

所以他不愿意出2万元的片酬

后来导演通过马百娟同村人得知

她和她的表哥已经结婚了

这部纪录片拍摄与09年至15年

那个时候还没有那么多像直播、自媒体的新型职业

穷人的孩子想要摆脱贫穷的唯一出路就是高考

对徐佳而言,这次的高考

确实让他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考上好的大学、毕业后找到好的工作

最后有了家庭、有个稳定的生活

就是他这样县城孩子一生中最好的选择

三个阶层,三种不同的生活

山里孩子马百娟到过的最远的地方不过是他们的县城

而县城的男孩子徐佳在县城里奋斗到了最后

也不过是北京姑娘袁晗寒出生便有的东西

但是毫不夸张的说

努力学习,考上一所好的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现在依旧是实现阶层跨越的最好方式

感谢导演让我们看到了

不同阶层的人们为了自己的人生努力拼搏的样子

以及每一个群体在为自己奋斗,与命运斗争的样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